【本報訊】受觀塘重建影響,屹立30年的物華街及協和街小販檔,上月中遷往同仁街前政府合署的臨時小販市場。不過,有商販批評新市場宣傳不足,平日「靜過鬼」,人流大跌一半。有商販曾經一日只做到10多元生意,甚至全日不發市。曾要求市區重建局「無縫交接」的內衣檔檔主李淑賢也批評新市場通風不足,空氣不流通。
觀塘前政府合署的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上月16日正式落成啟用,較預期延遲兩個月,昨早舉行開幕儀式,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包括陳鑑林、黃國健及謝偉俊都有出席。市建局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都有現身,但拒絕接受傳媒訪問。有商販批評出席的議員在市場搬遷時從來沒有提供援手,昨日只是來做騷。
檔主抱怨「靜過鬼」
面對近10萬元賠償不為所動、一直堅持要求市建局遵守「無縫交接」承諾的李淑賢坦言,「講真你問我有冇幫過我?我話畀你聽冇一個幫過我!(出席開幕的立法會議員)都冇喎,冇見過,完全冇見過,唔會行埋嚟問你一句。由我喺物華街,冇一個嚟幫過我。今日啲議員、李樹榮都冇行埋嚟。」
她指遷往新市場已經三周,但生意及人流大不如前,最差試過一日僅做到兩百多元生意,「雖然話呢度近車站,但啲人上車落車,都冇人嚟行嘅」。她稱,人流不足,「有啲做幾十蚊一日,有啲甚至唔發市,朝早開檔戇居居坐喺度,惟有睇吓報紙打發時間,呢度冇人行,大家咪行出來傾吓」。
李淑賢批評,新市場的風扇不足,空氣不流通,「風扇喺檔口頂,唔喺行人路,應該喺行人路,顧客行埋嚟都舒服啲啦」。她最後自費安裝風扇,「畀啲客人買嘢都涼啲」。她建議當局應在場內加裝多把風扇。記者昨日現場所見,市場通道較窄,而每個檔位只有約24呎,另有逾半的檔位仍未開業。
售賣頭飾的黃婆婆也抱怨市場「靜過鬼」。她指市場雖然近港鐵站,但生意和往日「冇得比」,「啲人經過都趕住走,點會停低?」她抱怨曾經一日內只做到10多元生意,「租都蝕埋」。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