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護法」、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昨針對2017年特首普選提名程序提出「逐個陳述、逐個表決」建議,倡議參選人先向提委會委員陳述政見,委員其後對每名參選人作表決,稱陳述過程及表決結果可公開。饒堅稱建議增加了民主成份,泛民齊聲批評此舉明顯是「篩選」,儼如賦權提委會篩走不屬意的參選人。
記者:呂浩然
專程應公民黨湯家驊邀請南下出席研討會的饒戈平,昨指提委會應按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建議採用「逐個陳述、逐個表決」方法,即先讓各參選人接受提委會委員質詢,然後由提委會委員投票,得票最多的N名參選人正式成候選人。饒更振振有詞稱,這個建議是基於公開、公平和公正三公原則,因為「(兩個)過程均可考慮向香港社會公開」。
張達明:違反《基本法》
18學者方案聯署人、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即時駁斥,指若逾半數提委會委員組成聯盟,就可以決定哪N名參選人成為候選人,「係違反咗《基本法》45條賦予提名委員會嘅職能,即係去做提名、唔係去做選舉、唔係去做操控,亦都違背咗均衡參選嘅原則」。
饒辯稱其建議不成熟,但亦推說民主程序既然包含投票表決,「通常的做法是以多數或者參與投票的多數來當選」,又死撐提委會的投票並非正式的選舉,只是「用投票的方式來表達怎樣體現提名委員會的多數意思」。
主辦研討會的湯家驊也指饒的建議不能接受,因此舉有篩選成份;工黨何秀蘭形容饒的建議猶如「畀個篩選權佢(提委會),結果咪唔民主囉」。
同場的北大法學院教授陳端洪則指,《基本法》所指的提委會廣泛代表性不在於「數人頭」,指從香港地理面積、人口、職業分佈而言,1,200人(選委會人數)已不算少,他甚至比喻說:「你可以抱怨自己家裏的房子太小,但是你不要告訴我,你家比一個足球場小得太多了。」
公民黨梁家傑反問陳端洪,現時選民僅百多人的漁農界,在選委會的議席比選民基礎達千計萬計的法律界和教育界多,是否代表漁農界更有代表性;陳端洪未敢正面回應,只稱漁農界與法律界在社會重要性誰較大,梁更加清楚,陳端洪重申廣泛代表性並非直接參與,否則會變天,與饒戈平同為中央力撐的篩選左右開弓。
為研討會致開幕詞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則重申,提委會是唯一的提名機構,享有實質提名權,各界應在提委會的課題落工夫,又稱當局在滙編首輪政改諮詢收到的13萬份意見,預計今年7月完成諮詢報告。
特首提名程序饒戈平建議
逐個陳述
每名參選人須向提委會委員陳述參選政見;提委會委員可向參選人提出質詢
逐個表決
提委會委員投票予各參選人時,表決結果必須公開;獲最多提委會委員投票的首N名參選人,可成特首候選人
註:整過提名程序考慮向社會公開
資料來源:饒戈平會上發言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