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將於本月11至14日,舉行「當代社會喪親與哀傷國際會議」,探討各地的生死教育發展及相關政策。前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昨以該學院教授身份,聯同其餘三位學者,成為「港大社科四死士」,分享對生死教育的意見。
「死士」之一、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陳麗雲認為,談論生死不會令人看輕「死亡」,反而近年不少電子遊戲都以殺人為得分方法,容易扭曲青少年對死亡的觀念,出現隨機殺人的暴力事件。她補充,喪親人士的情緒倘若無得到適當舒緩,容易影響情緒,結果出現「反社會」行為,傷害別人。
對死亡忌諱減少
為免上述「病態性」喪親反應出現,港大自06年起着力推行生死教育,本月舉行的國際會議,也會探討社會對生死態度的改變,例如分析本港傳媒報道李旺陽逝世新聞的方法。該學院博士何孝恩指,本港社會對死亡忌諱已有轉變,例如中國人傳統認為,談論死亡會帶來厄運、喪親後不應參加社交活動和與重病病人談論死亡會令他們更快死等,但學院今年的調查發現,認同這些忌諱者都較07年減少。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