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白糖背後的黑暗 - 彭浩翔

【七筆思議】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白糖背後的黑暗 - 彭浩翔

雖然去過紐約許多遍,但還是對布魯克林區(Brooklyn)心存一定程度的恐懼。
大概是被電影感染太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感覺上好像只要過了布魯克林橋後,都是三山五嶽混雜之地。當然除了這個之外,我還會幻想在紐約的晚上,街角老是充滿了燒着木頭的鐵桶,一幫無家可歸者推着超級市場的雜貨車,圍在那裏取暖。
太太在紐約長大,她告訴我二十年前的紐約確實如此,但自從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出任市長後,大力改善了紐約之形象,加上西岸對無家可歸者的政策較佳,吸引了他們遷徙過去,所以在十多年前我首次到紐約的時候,其實已看不到這種情景,反而那時候在三藩市downtown的晚上,還可見到。

細味奴隸的成果

雖然流浪者沒有了,可是我對布魯克林的印象,還是深入腦海,大概就像我們小時候對香港某些地區,好像新蒲崗、大角嘴等地,有着刻板印象一樣,母親總是不讓你到那些地方,甚至有家長會因女兒的男友住在這些地區,而對他存有偏見。當然,今天的大角嘴有了一個很漂亮的名字「西九龍」,同樣地,新蒲崗也成為了豪宅地段,是當年窒礙女兒與此地區男生交往的那些父母所買不起的豪宅。
從曼哈頓看過對岸,布魯克林橋下不遠處,有一家巨型工廠,那就是多米諾造糖廠(Domino Sugar Factory),這家糖廠自十九世紀末開始已屹立於此,並利用黑奴生產蔗糖,其全盛時期佔全美產糖量的一半。
說起來還真諷刺,當你端着一杯咖啡,用純銀匙子舀一小勺砂糖去點綴你的咖啡和刺激味蕾之同時,在不遠處就有人為着這丁點甜味,付出其血汗、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與其說是旁觀他人之痛苦,不如說是在品味着奴隸們所帶來的成果。
糖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結業,其後一直荒廢着,最近終於落實了改建,計劃會把糖廠的外殼保留下來,然後改建成一個新型住宅區。地方政府也在拆卸前,決定策劃一個關於黑奴為了白糖事業之辛酸的展覽,他們請來了年輕藝術家Kara Walker來幫忙。Kara Walker是近年冒升得很快的藝術家,她亦不負眾望,弄了一個很有趣的展覽。
我來到美國的時候,已有些朋友看過,他們向我極力推薦。可是展覽並不是全天候開放,只於星期五黃昏和星期六、日下午時段,才讓民眾進場參觀。所以我們只好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專誠到布魯克林區。

每個雕塑都像是有生命一樣,我看到有些已頭破手斷,就像當年的現實世界裏被勞役之兒童一樣。

參觀先簽生死狀

當走過布魯克林橋後,我發現這裏真的改變了不少,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些破舊街道都沒有了,換上一些潮流咖啡室和小店,整個區域感覺上也開始富裕起來。朋友告訴我,蘇豪的地價太貴,已被商業和連鎖品牌所佔據,不再是真正做藝術的個體戶該待和能待下去的地方,所以近年布魯克林區已成為許多藝術家的聚居地。
當我和太太走到糖廠門外時,發現已有大批民眾在排隊等候。我聽說因作品都是用焦糖製造,所以工廠面積雖大,但也怕人太多會影響室內溫度,得限制進場人數。排隊期間,工作人員發來了一張免責聲明給我們,每個人都要簽下,內容大致是因為工廠即將拆卸,一旦你進場觀看展覽,因而釀成任何意外或損傷,主辦方概不負責。
我沒怎樣細看聲明就簽了,因為反正你扭傷腳或是死掉,也不會有任何保障,細看不細看也沒多大差別。我在想,百多年前到這裏上班的黑奴,最後死的死,傷的傷,同樣也沒有任何保障。我們現在文明地簽下一紙契約,也算是對當年的一個諷刺。
由於參觀者眾多,所以大會也懶得去逐一收回同意書,只在進入工廠門口的破地上,放了幾個大紙箱,工作人員就着大家在進場前,先把同意書直接放進箱內便行。誰也沒興趣去看一下簽署者的名字,就像過去沒有人會關心在這裏被勞役的黑奴一樣。

地方政府在糖廠拆卸前,請來了年輕藝術家Kara Walker策劃一個關於黑奴為了白糖事業辛酸的展覽。

有生命的藝術品

工廠的面積比足球場還要大,機器已經拆掉,辛勞致死的黑奴也被移走,可是百多年來製糖燒蔗的那股酸餿味仍充斥着,即使內裏空空如也,味道還是瀰漫着,不禁讓人想起百多年前,這裏是個甚麼樣的環境。
Kara聰明地用焦糖做出了一個個黑奴童工辛勞工作的樣子,而最有趣的,就是焦糖本身在陽光底下會慢慢溶化,雕塑一個一個溶得滿地流着黑色的糖漿,感覺就像流血一樣。我們在觀看這些藝術品之同時,它就一直溶化消耗,這是個令人震撼的表達形式,每個雕塑都像是有生命一樣,我看到有些已頭破手斷,就像當年的現實世界裏被勞役之兒童一樣。
我忙着用我的寶麗來690相機去拍照,可是原裝寶麗來過期菲林帶得不夠,而那些新出的impossible之穩定性又一塌糊塗,實在讓人難堪。幸好最後用了太太的iPhone拍下不少照片。
展覽的重心,是一個用白砂糖製造,高達35英尺的巨型獅身人面像,其名為「A Subtlety or the Marvelous Sugar Baby」,是以非洲女性姿態所呈現的一個巨型雕塑。許多參觀者都忙着拍照,然後急急貼上臉書,但我還是覺得應該花多點時間去欣賞一下,於是我圍着雕塑轉了好幾個圈,仔細地觀看,發現除了其性特徵相當突出外,原來它的左手還暗中做了個粗口手勢。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美國,在面對自己國家歷史上的黑暗面時,從不逃避,也樂於表現出來。要是換了自信不夠的政權,可能會把這些都按下不表,盡量去隱惡揚善,因為在穩定和發展的大前提下,所有東西都得被掩蓋。希望有一天,我們同樣可以坦然面對我們歷史上的黑暗面,也不介意向我們下一代講述我們曾經犯過的錯。

焦糖本身在陽光底下會慢慢溶化,雕塑一個一個溶得滿地流着黑色的糖漿,感覺就像流血一樣。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