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周二公佈的4月份零售銷貨金額按年急挫9.8%。在零售分項類別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售額更跌了接近40%,反映中央政府過去一年的打擊貪腐行動已嚴重影響訪港內地旅客購買奢侈品的意欲。但這情況卻為本地旅遊和零售兩個行業帶來嚴重問題,大家可在附表的零售數據得到答案。
從附表,讀者看到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金額,在08至13年間,出現頗快的增長,令其佔總零售價值的比重由08年的15.6%急速上升至13年的24%,即約四分一的零售銷貨金額來自這奢侈品類別。但在中央打擊貪腐下,內地旅客在這類消費品的支出大幅減少,最終拖累整體零售表現。
根據統計處公佈數字,今年3月和4月的總零售值分別下跌1.5%和9.8%,但在剔除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貨額影響後,經調整的零售銷貨金額在這兩個月分別上升0.5%和3.3%,這個結果指出:(1)即使看來對香港無關痛癢的內地政策,也會間接影響香港的經濟表現;(2)零售業過份側重於幾個零售分項並非好事。
另外,從剔除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後的零售銷貨金額來看,最近本地零售業的增長是有放緩趨勢。究竟是甚麼原因?讀者可從以下兩方面作出思考。
第一、內地的經濟增長正在減速,顯示中央政府的調控措施開始收效。但經濟動力轉弱,加上內地樓市調整,令內地旅客在港的消費也同時減弱,這結果是意料之事。
第二、港府每月公佈的零售銷貨金額的統計數字集中於消費者在貨品(但不包括在服務)的開支。但所謂消費者是包括香港居民和訪港旅客。若將零售業表現轉差的矛頭指向內地旅客減少消費未免是過於武斷。從統計處公佈的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的數據來分析,名義及實質私人消費開支(Privat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分別升了4.3%和2%,較13年第四季的6.1%和3.6%為低,反映本地居民消費增長速度減慢也是令零售業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4月份零售數據急挫已引起特區政府官員憂慮。例如財政司長曾俊華在零售數據公佈後對傳媒表示,擔心零售業的情況會持續轉壞,對本地經濟和就業或構成負面影響。特首梁振英更在數據公佈前主動提及今年2月及3月的零售數字出現收縮,希望在公佈4月份零售數字後,「社會上對內地旅客來香港的有關政策可以進一步討論。」這兩位高官的論調明顯認為減少內地旅客數量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筆者感到特首和財爺面對的處境是既要解決由內地旅客數量過多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但又不希望見到在減少內地旅客過程中引發的經濟劇烈震盪。以筆者意見,現在特區政府是需要有足夠勇氣和智慧作出一個選擇,才有利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以現時自由行,尤其是「一簽多行」措施所帶出的社會成本,實已遠遠大於經濟利益。回顧過去幾年,內地旅客的增長速度已超越香港的承受能力,加上自由行帶來的後遺症包括零售業單元化,商舖租金狂升,水貨客、黑工湧現,本土派和內地旅客衝突,旅客組合過份集中內地人,基本物價急升等等,大部份香港市民已對自由行產生厭惡感。如果以梁振英為首的政府真的放棄減低內地旅客數量計劃,筆者堅信這個政府的最終命運是被市民唾棄,特首要連任真是難過登天。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