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殺到,不少健身室的人流一下子多起來,私人教練的工作更應接不暇,難怪早前有報道指,連康文署的健身室也被一些自由身的教練「高調徵用」。
在香港要成為一位有證書的健身教練並非想像中困難,因為本港並未有監管發牌組織,導致市場的教練質素參差。問題是公眾在透明度低的情況下,除了靠教練的外貌及口才外,應該憑甚麼客觀準則或條件去衡量教練質素呢?
不會只局限於器械健身
首先建議大家先上網做資料搜尋,看看教練有否太多負面新聞或討論。其次與教練第一次會面時,他們會否與你進行身體及體能評估和細心解釋數據對你的影響。若教練只不斷主觀地批評你過肥或過瘦,或收費怎樣相宜,你便應該有懷疑。此外,教練的知識不會只局限於器械健身,部份人也能教授拳擊、瑜伽、跳舞、水中健體或利用不同小工具作出訓練。因此可詢問健身教練的資歷及其認可性,從而得悉他的技能是否達到自己的期望。
其實多詢問教練怎樣為自己度身訂做健身計劃,從對答的專業知識、運動處方的設計能力及對疾病的認識等,也可對教練的專業能力作初步評估。若不肯定健身計劃是否合適,就絕不要貪便宜以優惠價一次過購買太多堂數,較理想的做法是第一次購買5至10堂,藉此體驗教練的風格及內容是否符合個人需要。當然,亦要慎重考慮教練計劃價錢的合理程度、期限、課堂的條款及保障性等。不要讓自己汗水白流,記緊做個醒目運動人。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五刊出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