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蘇施黃早前的茶包風波雖告一段落,但另一場茶包風波則中式茶樓刮起,原來部分茶樓已轉用茶包奉客。《蘋果》發現最少有兩間連鎖茶樓以茶包取代茶葉,茶樓解釋茶包其實較茶葉還貴,但較易清洗茶壺,可節省人手,「宜家請洗碗好難㗎」。有茶樓更將用過茶包當抹布洗碗,因有效去油污。有茶客認為茶包味道較淡,但茶樓表示有需要可加茶包,「唔洗加錢嘅」。
記者:伍雅謙
陸續有連鎖飲食集團以茶包代替茶葉泡茶,打開茶壺一看,隨時看到的並非大堆茶葉,而是茶包一大個。本報近日到好彩集團及名苑酒家了解,發現兩間茶樓均已改用茶包,體積較一般坊間買到的零售茶包大數倍,內裡裝着原片茶葉,並非零售茶包常見的碎茶葉。
好彩集團經理蘇宗列承認,已全面改用茶包,而轉用茶包是集團式茶樓的趨勢,因可減省人手加快工序,而現時連時薪60元也難聘夜間洗碗工。他解釋,一般茶葉會黏在茶壺四周,最少要沖水三次,才可將壺內茶葉完全倒出,惟茶包只需沖水一次便可,非常方便;加上侍應需用人手將散裝茶葉抓入茶壺,過程中不免弄碎茶葉,碎茶葉只能丟掉,「一斤茶葉有兩、三両茶葉會碎,幾浪費」。
他提到,茶包更可用來洗碗,「茶葉可以去油」,並以尖東分店為例,每日約有回收600個用過的茶包,當中約半可用作洗碗。記者在場觀察洗碗過程,一個茶包足可洗數十隻碗碟,遇上油膩的碗碟,員工會將茶包沾一沾鹼水再洗。
「𠵱家好多茶樓都用!」名苑酒家集團也於三個月前改用茶包,發言人指因茶包較衛生,「普通茶葉係放落茶葉箱,有時有咩昆蟲入咗去都唔知,轉咗茶包就唔會」。
這些茶包多由茶葉供應商批售,將原片茶葉預先分別放入一個個茶袋中。他表示,茶包需要獨立包裝,反而貴普通茶葉貴,一斤茶葉需30至40元,可沖泡約30多壺茶,每壺茶成本只約1元,惟茶包每個來貨價2元,成本較以前貴達一倍。不過,他指茶包可縮短泡茶及清洗茶壺的時間,長遠計既慳水又節省人手,可加強競爭力,「𠵱家行行都難請人」。
有茶客認同茶包較衛生,但也有指茶包無法散出茶味,味道較淡。好彩的蘇宗列稱強調所用茶葉與之前相同,若嫌茶淡可免費為顧客添加茶包;名苑發言人雖承認茶包味道不及茶葉,但表示衛生第一,也未曾接獲茶客投訴。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就指,近年飲食業聘人困難,有食肆連續數月也請不到洗碗工,「宜家辛苦嘅工冇人做」,茶包可以是茶樓為節省人手的做法。
本報邀茶葉專家,試沖泡原片茶葉及茶包,結果茶包泡的色香都因茶包阻隔而稍遜,但專家說一般茶客未必可分辨。不過,他說茶樓用的茶包,較坊間售賣的茶包較佳,因前者裡面的也是原片茶葉,後者則多用碎茶葉,只是colour water(有色的水)。
有八十多年歷史的顏奇香茶莊,老闆顏文正也留意到現時茶樓開始轉用茶包泡茶。他以同款普洱作測試,分別將茶葉直接沖泡,及另外放入茶包內再沖泡;結果首兩泡茶,均看出茶包泡的茶湯較淡色,直到第三泡茶,兩盅茶湯的色澤才相若。
他解釋,泡茶時茶包會阻礙茶葉發揮,故茶色及茶味滲出速度,較直接用茶葉泡慢,「冇用茶包係好飲啲」。惟他提到,若沒有對比,普通人難以分辦兩者不同。
但他補充,茶樓所用的茶包裡多為原片茶葉,已較一般用碎茶葉的零售茶包為佳。他以原片水仙及碎身水仙,分別裝入兩個茶包試沖泡,結果碎茶葉茶包,缺乏茶味和茶香,茶湯也只會越來越淡。他解釋因碎茶葉較易釋出茶色,不及原片茶葉慢慢出味,「(沖泡三次)碎茶已經出晒味,明顯個層次感唔夠」。
至於茶樓泡茶之道,他教路只需「一壺滾水、一壺茶」,先用第一壺茶來洗杯,再將熱水倒茶壺內,隔一至數分鐘後,將茶倒入另一個沒茶葉的茶壺內才飲用,避免茶葉在熱水沖泡太久,「咁就好飲好多喇」。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