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5周年】
【本報訊】中共25年來不斷要異見人士噤聲,卻禁不住香港自由的呼聲。遭軟禁的內地維權人士胡佳在北京雖不能在六四重返天安門,胡佳妻子曾金燕昨夜首次參加了維園的六四燭光集會,對於點點燭光的支持,她坦言很感動,希望與港人一同守住香港這全中國僅有的自由空間。同樣是首次參加燭光集會的內地維權人士滕彪和流亡新西蘭異見人士王寧也希望香港能延續這份燭光精神。
記者:陳凱迎 朱雋穎 羅曉婷
昨夜低調混在人群裏的曾金燕,與一名外籍友人同行,女兒沒有一同參與集會。站在台前最前一排的她,捧着燭光,跟着唱《自由花》、《血染的風采》和《民主會戰勝歸來》,集會期間她十分留心台上情況,情緒平靜。集會完結後她接受簡單訪問,形容燭光集會讓她十分感動,亦認為香港25年來堅持平反六四,非常重要,否則內地情況只會更糟。她感激香港人對維權人士的支持,亦希望能與港人一同守住這僅有的自由空間。
胡佳妻子低調赴會
除了胡佳妻子昨出席集會外,還有過去一年在港出任訪問學者的滕彪。滕彪希望,藉集會表達港人25年來堅持平反六四,要求中共公佈六四真相,追究屠城責任,「對我來說,頭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在一起,希望有一天在中國的人民,也能有集會、言論的自由,我也相信這天不太遠」。
滕彪又認為港人堅持悼念六四有意義,「否則沒有人民去記憶六四、去追求真相,那場屠殺就從歷史上消失了,死難者就白白死去,所以對六四的紀念,一定要繼續下去」。他又指,過去中共對民間的鎮壓從沒停過,自己過去在內地維權時,亦曾試過被停課、軟禁、吊銷律師證、綁架和拘禁等,「我覺得沒甚麼可怕,從一開始做人權工作,就有這種準備」。
昨夜亦是首次到維園參加燭光集會的維權人士王寧,看到現場滿是年輕人令他份外感動,更特意到學民思潮的街站捐款及打氣。他認為在國內也不乏敢起來反抗的年輕人,對中國未來民主仍有盼望。
王寧又反駁本土派的放下平反六四包袱論,「難道香港人甚麽事情都能自己解決嗎?全人類息息相關,不可能自掃門前雪」。他認為堅持25年的燭光是真正的香港精神,「不是只求大魚大肉的經濟成長,而是追求民主、公平等普世價值」。他有信心終有天中國人民會醒覺,「20年前也沒有維權這個詞,但今日連中央領導層也不得不面對,只有人民才能推動改革」。
曾經歷六四的李先生,則選擇在維園中靜靜坐下,悼念那群當年倒在槍林下的年輕人。1989年李先生帶着學生在天安門廣場抗爭一個多月,當時他在一小縣城任教師,為爭取過民主自由挺身求變。清場那晚,他和學生剛好不在天安門,在附近聽到槍聲後立即走避,但還是有幾位學生受了輕傷,也眼白白看着一些素未謀面的年輕人被擊斃。他不欲多說當晚所見,但連聲說「很慘痛」。
毋忘歷史 譴責屠城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