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忘不了的,八九年春夏那段屠城血史。過去25年,有人選擇淡忘,讓時間清洗昔日熱血;也有人選擇變臉,讓利慾蒙蔽良心。在這越來越陌生的香港,還有許多人,燃點了25年的燭光,每年都出席六四集會,承傳良知,堅持真相,「冇理由畀不公義事情當冇發生過」。他們不容歷史被年月蠶蝕、沖淡。
記者:王家文 鄭啓源 袁樂婷 周文傑
25年前劉振鵬是神學碩士三年級學生。他記得那年六四,不同教會都刊登聲明聲援北京學運,為學生祈禱,一起爭取公義。「當年神學院都拉隊上街」。滿街都是人,他說當時無論左、中、右,香港人都一面倒譴責軍隊鎮壓,「但點解25年後你哋教會唔出聲呢?」他說選擇沉默的,有當年熱血青年,也有今天既得利益者,「時間丟淡一啲人嘅記憶」。
劉振鵬從沒遺忘。現時他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每年春夏都藉講道重提歷史,堅持出席集會,「全中國只得香港有自由去發聲,冇理由畀不公義事情當冇發生過,或不斷被人歪曲歷史」。他說近年六四歷史不斷被人「溝淡」,但慶幸新一代延續燭光,照亮25年來的一個心願。「平反六四,政府要道歉,調查真相」。
6月4日生日從沒慶祝
維園昨晚燃點延續了四分一世紀的燭光,身邊都是熟悉的臉孔。八九學運時,林小姐剛從大學社工系畢業,她記得解放軍起初進駐北京時,跟民眾關係友好,卻在一夜間天翻地覆,軍隊竟用坦克大開殺戒,清場一幕莫名痛心。
「每次諗起都會喊,甚至親人離世都冇嗰次喊得咁多,持續咗整個89年」。25年過去,她感情依然強烈,看到當年畫面、唱着六四歌曲,仍熱淚盈眶。她直言,「六四冇死過人」的言論是埋沒良心,「我留低好大叠當年嘅剪報,唔同記者拍攝嘅相,冇可能呃到」。平反雖渺茫,但她信總有曙光,故堅持薪火相傳。
沒有風雨,但有日曬,有人擔起「毋忘六四」的黑色雨傘遮蔭,陳先生則自備凳仔,「因為膝頭有事」。25年前仍是壯年,今天已68歲近古稀年,他說堅持只是一個信念,「因為我係中國人,我希望中國人真係可以唔貪」。他說那是當年學生的訴求,但今天內地貪污更腐敗,香港人也越來越不爭氣,「好傷心,尤其係民建聯,英國統治時話人哋恰佢,到𠵱家當家自主,一無是處,剩係識擦鞋」。
女兒在6月4日出生,何先生一家自從25年前,就沒有再為女兒慶祝西曆生日,「我哋同個女講,一日中國政府唔向死去嘅人認錯,我哋一日都唔會喺西曆同佢慶祝」。幸獲女兒諒解,更支持他們每年6月4日,到維園參加悼念集會,25年來從不缺席。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