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發展日新月異,投資切忌一成不變。時至今日,市場上有不少被動型的投資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只投資在指數成份股上,回報表現被大市牽着走。然而,對不少投資者來說,投資組合需要跑贏大市,才能達到理想的財務目標。因此,投資者要夠主動,採取一種新思維及方法,適當地調整風險與回報比例,才能達到較佳的投資表現。
正常而言,風險與預期回報呈正比的關係,即風險越高,投資者可預期收益會更高。然而,最安全的投資工具也不代表毫無風險。現時利率低企,債券的收益可隨時低於通脹,令購買力日漸被侵蝕。這時投資者可能要主動物色合適的風險投資工具,如股票及高收益債。不少投資者因此選擇被動型的基金產品,如ETF等。不過,投資者應了解到這些產品有相當多的限制,令這些產品跑贏大市的機會相當微。面對這個困境,被動型產品的基金經理會更為保守,以免再跑輸大市,直接放棄跑贏大市的機會。近年環球股市的波幅越來越窄,股票之間的關聯性亦有所提高,也令跑贏大市的難度有所提升。
善用風險 放眼世界
然而,若投資者主動尋找額外回報的來源,讓投資組合跑贏大市,便可解決上述問題。總括來說,投資者應緊記以下兩大法則。
第一,投資者應承擔更多的風險。有勇有謀地讓投資組合偏離大市的表現,這樣跑贏大市的機會才更大。值得留意的是,投資者往往需要犧牲投資的流動性,以換取高回報。
第二,投資者應善用風險,讓同一程度的風險帶來更高回報。簡單而言,做投資研究時,要做到夠深、夠廣、夠準。要達到這個境界,投資策略就不應受太多限制,相反更應探索每一個策略的可能性。例如,投資者不應只着眼本地股票,而應放眼世界,尋找世界各地吸引的投資機會。
德盛安聯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