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局發表保育私人歷史建築諮詢文件,展開為期兩個月公眾諮詢,包括建議成立文物保育基金,並引述顧問報告意見一筆過撥款九億元供基金營運,職能包括審批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及私人歷史建築的維修資助等,而最具爭議用公帑購入私人物業保育的問題,則未提建議。
記者:伍雅謙
是次諮詢主要針對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政策,包括檢討公共資源運用方式、研究透過城市規劃加強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又探討成立文物保育基金的可行性。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寸金尺土,物業及土地本身價值相當高,當進行保育時,社會應考慮資源如何運用,及用到甚麼程度才合適,當中是否包括城市規劃及私有產權保護的問題。
發展局曾在2011年委託顧問公司研究成立法定文物信託基金,報告建議政府一次過注資九億元成立基金,陳茂波稱會將報告連同公眾諮詢結果一併考慮。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就指,去年2月接受發展局邀請煼與研究,惟保育課題相當複雜,去年底已就諮詢進行熱身工作,包括舉辦工作坊、巡迴展覽及講座等,讓公眾預先了解,未來也會舉辦公眾論壇、專題小組及電話問卷調查等收集市民意見。他坦言,古蹟保育工作涉及不少困難及爭議,希望透過公眾諮詢,探討現有機制、資源運用及公眾態度等。
諮詢文件提出多個開放式問題,包括應否透過立法限制私人業主拆卸或改動具歷史評級的建築、應否以公帑購入或強制徵收私人歷史建築、應否設立文物信託基金應付文物開支、以及若歷史建築未能外開放,市民會否接受以3D掃描、照片及測繪記錄等形式觀賞古蹟等。
陳茂波:不犧牲宋代古蹟
對於近日沙中綫工程被指破壞宋代遺蹟,陳茂波就強調考古工作是重中之重,政府不會因沙中綫工程而犧牲古蹟。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批評,諮詢文件採用開放式問題是大倒退,政府不應就資源分配問題交予公眾討論,應針對如何落實保育政策,包括改革古諮會成為讓公眾參與的法定機構。
此外,古諮會昨通過把三間古廟列為法定古蹟,包括有151年歷史大坑蓮花宮、1773年建成的鴨脷洲洪聖古廟、以及九龍城侯王古廟。
私人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諮詢重點
1.應否立法限制私人業主拆卸或改動他們的歷史建築?
2.應否以公帑購入或強制徵收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作保育?
3.文物保育基金應有哪些職能?
4.若歷史建築未能開放,市民能否接受以3D掃描、照片及測繪記錄等方式觀賞建築歷史內貌?
諮詢期6月4日至8月4日
公眾可透過電郵、傳真及郵寄方式向古諮會提交意見
資料來源:古物諮詢委員會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