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或許會有此想法:「管教技巧訓練聽過很多,在心平氣和時,我通常都能實踐學過的理想管教技巧。然而,當我的情緒被孩子觸動時,甚麼管教技巧都飛到十萬九千里遠。往往就在這時候,我會對孩子做出一些過後會感到後悔的事。」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被帶着走,彷彿自己理智的一面不知走到哪裏去,偏偏最疼錫的人就最容易牽動我們的情緒。
聆聽接納孩子
心理學界近年興起「靜觀」(Mindfulness)研究,靜觀指專注於當下一刻,有意識及不加批評地接納此時此刻的經驗。透過靜觀呼吸、身體掃描等練習,靜觀旨在轉化人與情緒之關係,學習接納和保持心理空間去觀察情緒,從而減低其對生活或行為影響力。對家長而言,不就是一帖良藥,讓家長在情緒來的時候仍能維持自主性並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助理教授Dr. Larissa G. Duncan指,「父母靜觀訓練」主要透過以下之核心元素幫助家長:
1.全情投入地同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花時間專注與孩子在一起;
2.不加批判的接納:接納孩子,以及作為父母的自己;
3.情緒覺察:敏銳地覺察孩子的情緒,以及自己於管教時的情緒;
4.自我調節:於親子關係中保持平靜,以致能夠於管教中作有智慧的選擇;
5.關顧之心:關顧孩子,以及關顧作為父母的自己。
父母靜觀訓練很着重家長本身的需要,家長如能藉靜觀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再將靜觀的態度融入親子關係中,可為整個家庭帶來更新。
撰文: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陳綺華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