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歷來不少具爭議性判決,都與白界線有關。英格蘭於1966年唯一一次捧走世界盃,關鍵入球有否完全越過白界,到48年後的今天,也沒有終極定案。不過,正所謂「出得嚟行,預咗要還」,英軍上屆世界盃就因為白界問題球飲恨,「還番畀」德國。
66年世界盃,英格蘭憑主場之利一路殺入決賽,與西德劇戰90分鐘後賽和2:2,比賽須進入加時;加時上半場11分鐘,英軍前鋒靴斯勁射中楣,皮球在白界線附近落地後再彈出(圖);由於球速太快,當時球證無法確定皮球是否入網,與旁證商討後終判入球有效,英格蘭再度領先3:2。餘下時間靴斯再建一功,協助英軍以4:2勝出,取得球隊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世界盃冠軍。
從此,英德兩國可謂結下球壇宿怨,在大賽屢次碰頭也踢出火花。4年前南非世界盃,兩軍在16強狹路相逢,英軍在上半場末段落後1:2時,中場林柏特遠射,皮球中楣後彈向地上,明顯已入白界,球證卻沒有示意入球;英軍痛失追平機會,最終以1:4大敗出局。
白線以外爭議難防
今屆世盃引入鷹眼系統,也不能完全確保沒有誤判出現。如02年世盃南韓爭議性打入4強,其中在8強面對西班牙戰至加時,對手右翼祖亞昆傳中,前鋒摩連迪斯頭槌頂入「黃金入球」,旁證卻示意傳中前皮球已出底線,故判入球無效。即使當時有鷹眼系統,因事件不在門前白界線發生,系統也未能完全協助執法。
【壹錘定音】6月4日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