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遺老 - 賀越明

文革遺老 - 賀越明

那些文革中風雲一時而今健在的人物,常被稱為「文革遺老」,因所剩不多,有點珍稀的意味。以名氣論,好幾位分居各地,如北京聶元梓、上海戚本禹、深圳蒯大富等,但他們僅在運動初期活躍了一下,不出三年便出局,未經歷中、後期的雲波詭譎;而且僅戚有過中南海內行走的閱歷,一度與聞機密,其他的造反派、紅衛兵,不過是高層用完即棄的外圍女外圍男。比較而言,最適合「文革遺老」這頂桂冠的,倒是蟄居滬上的朱永嘉。
最早聽聞朱先生的大名,還在中學畢業前,說是北京拘捕「四人幫」後,上海的餘黨蠢蠢欲動,企圖武裝叛亂,其中他的言論最悲壯,不僅提議電台發佈《告全市人民書》,還叫嚷應把工人民兵拉出來打,「打它一個禮拜不行,打它三天五天也好,就像巴黎公社一樣」。這番話,後來在報刊上屢被引證,讓人想像這是個兇神惡煞之輩,待見得本尊,可知乃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人。
本是大學教師的朱永嘉,人生之起落,正與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相始終。一九六五年,僅中學程度的姚文元奉旨撰文,批判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有賴研究明史的朱為之襄助,得以打響前哨戰。翌年初,他以市委寫作班歷史組組長,投身奪權風暴,隨後當上市革命委員會常委、寫作組組長,官位不高,但常從中央首長張春橋、姚文元那裏遙領上意,辦刊物、寫文章、出叢書,無不開「左」風之先,直至文革終結那年鋃鐺入獄,兩年後作為「餘黨」獲刑十四年。故此,若計能將文革策源、終結地上海的事件細說從頭,釐清源流,現存者中無出其右。他近年發表的幾個口述專題頗受關注,即為佐證。
緣於文革,朱永嘉不僅十餘年裏領受春花秋月,經歷酷暑嚴寒,還陷入晚景困頓。他於中共建政前加入地下黨,一度成為紅人,緊跟毛澤東繼續革命,不料卻犯下「反革命罪」,出獄後生活費少得可憐,全靠為台灣的書局標點、注釋古籍,貼補無米之炊。大概鬱積於心而欲吐塊壘,他前些年竟在博客上給辭世三十多年的毛澤東寫信,傾訴崇敬和思念之情,表白自己境遇逆轉後無怨無悔努力上進,還貶責有些人在老人家生前與死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嘴臉,「他們還不如我這個被逐出教門的信徒心誠意正」。那種前朝遺老的心態,彰彰在目。
但朱永嘉撰文提及鄧小平,又每每以「同志」相稱,令人費解:是顯示他胸襟博大不計前嫌,還是自詡「黨外布爾什維克」?對文革恨之入骨的鄧大人,九泉下聽聞「文革遺老」居然稱他「同志」,想必大為驚訝,一面手上甩出一張牌,一面嘴裏擠出一句話:「我還不曉得你是哪個哇,還給我裝瘋迷竅勒!」

【壹錘定音】6月4日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