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果然是個惹火包袱,連帶去參加支聯會獨家主辦晚會,對不曉得大不大中華膠不膠的人,也是個包袱。公開大學教授李德成一見李怡先生最近就寫了〈該放下愛恨交纏的六四包袱〉及〈「保住香港」是六四最重要的教訓〉兩大文,提出悼六四該怎麼悼,少不免對搞手支聯會做法有意見,李教授就有意見,那見解也可見支聯會成為某些人丟不下的包袱。
李教授說:「去六四集會的人中,有很多是真的希望中國有民主,但又有多少個真心期望支聯會能推動中國的民主?起碼筆者從來沒有認為支聯會能推進中國的民主。筆者去六四集會,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悼念六四死去的亡靈。把六四集會扯到推動中國民主,是言過其實。」既然承認主辦方的主題言過其實,何以非在維園悼亡靈不可?尖沙嘴鐘樓不也另起爐灶了?不同意那邊主辦人的作派?那支聯會在集會中不斷提出會說不會做的議題,又何以不介意?若純為悼亡靈,可以在家中悼在心中悼,在網上發起集體悼念。
李教授又說:「對支聯會從沒有期望,因此也沒有失望。你若對支聯會失望,那麼你首先要撫心自問,你又曾經為中國民主作出甚麼貢獻。」沒期望故沒失望,這話若對兩忘人潮裏的前度說,對曾深交的至友說,對受雇的公司說,大有看透世情的超脫。對一個你年年打算參加其主辦活動、對大是大非問題負責定調的政治團體,你可以不抱任何期望?那你失不失望?你不失望是因為你不敢面對期望,抑或想按捺住失望所以不忍心有期望?
對支聯會有特殊情意結,才作出此等苦戀式自白。嗯,因為,李教授居然告戒,我們先要對中國民主有貢獻,才有資格對支聯會失望。這資格論很有家長制特色,中國式的論資排輩,沒交過家用就別介意老豆包二奶,沒生過小孩就別議論人家隨地便溺。莫非我們要把香港治理得好好,才好對特首失望,對於國情,則更要反腐成功才有資格?何以獨厚支聯會,不可是其是非其非?
【壹錘定音】6月4日早上8點開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livestream/channel/lishow
立即更新Android《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