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盼M+展出六四作品

收藏家盼M+展出六四作品

【本報訊】瑞士收藏家Uli Sigg捐出1,463件收藏品給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其中敏感題材作品不少,包括改畫六四現場的油畫《新北京》、艾未未向天安門豎中指的攝影作品等。過去近40年一直以蒐集中國當代藝術為目標的Uli,期望透過藝術、商業加上外交途徑,記錄中國當代歷史。他有一個信念: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應在中國土地展示。
現時最享負盛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Uli Sigg(68歲),總藏品逾2,000件,扣除2012年捐出1,463件及賣出47件藏品予M+外,餘下約600多件藏品存放在瑞士的藝廊。
曾任記者、商業機構高層、外交官的Uli,自1970年代因任職的公司,生意業務由瑞士打進開放中的中國,因而獲得踏進黃土地的機會。本身喜愛收藏古典歐洲作品的Uli,在中國遇上約2,000名當代藝術家,直接在他們手上購買大部份作品。
最近來港參與Art Basel的Uli指出,「蒐集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是我研究的一部份,我很幸運可以遇到很多好人」。90年代曾經擔任瑞士駐中國大使的Uli對中國的政治環境瞭如指掌,他在蒐集過程中,曾經發現不少與六四事件有關的藝術作品。

Uli Sigg在蒐集過程中,曾發現不少與六四有關的藝術作品。

學生畫成企鵝避審查

例如王興偉在2001年的油畫作品《新北京》(已捐予M+),以當年北京學生利用單車把兩名已中槍的學生運往醫院的情景為題,但為避開審查,中槍者改為企鵝,Uli認為這做法已暗示了中國藝術家如何逃避官方審查。
王興偉去年接受訪問時也解釋過,《新北京推廣畫》源於一張新聞照片,講述八十年代末時一個人騎着板車,上邊拉着兩個學生。因為這是個敏感話題,他把板車上的兩個學生替換成了企鵝。這張畫的原始相片作者是著名的攝影記者劉香成,相片在國內禁止發表,王興偉也是偶然在一個攝影集裏看到的。用企鵝替換學生,是因為企鵝沒有甚麼象徵性。
Uli表示,蒐集六四作品比任何題材都難,他認為六四事件是一件令國際關注的事情,任何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大事都是他蒐集的對象。但他重申:「我只是一名商人。」贈予M+的其他敏感題材作品還包括艾未未攝影作品《透視研究:天安門》和朱煜的攝影作品《吃人》系列等。本港政治環境變化快速,他期望M+不會拒絕展示這批作品。
M+透過發言人回應指,M+會設置為期三年的Uli Sigg收藏館,展後與其他作品合展。對於敏感題材,M+會通過各項活動重新詮釋、評估及重寫藏品的意義和闡釋,貫徹博物館希望以當代出發的理念。
本地視覺藝術家周俊輝認為,對於六四作品,「香港應該有膽量去展示」,每年都有香港的藝術家就六四主題創作,規模不大,M+展出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六四主題作品,有助保留這段歷史。

部份M+藏品

油畫作品
《新北京》
王興偉2001年創作

作者把原本躺在單車上的兩名中槍傷的學生,換作中槍的大企鵝,明顯批判了官方否認六四曾有大量學生傷亡的說法,諷刺死的只是「企鵝」

攝影作品
《透視研究:天安門 》
艾未未1997年創作

艾未未以不文手勢指向天安門,明顯有政治意義,不滿中共政權

油畫
《自由引導人民前進》
岳敏君1995年創作

作者模仿法國藝術家Eug箢ne Delacroix紀念1830年法國革命的作品,改以嘻哈笑臉的戲謔手法,有人指反映當代中國人消費主義

資料來源:M+Uli Sigg藏品目錄、中大文化管理課程課程主任何慶基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 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