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薪火相傳,讓六四真相在北京高壓之下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一直是港人年年在維園舉起燭光的重要原因。四分一世紀下來,薪火已經得到承傳了嗎?我們走訪了兩間中學,了解香港新生代對六四事件的認知。結果是有學生認為六四事隔已久,平反太麻煩;有學生毋忘六四,堅持要中共負責。他們來自不同學校,一間是人大代表吳康民做校董會主席、政協委員曾鈺成做校監的培僑中學;另一間則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當年派傳單反英殖的母校聖保羅書院。
記者:伍雅謙 彭美芳
在培僑中學校門外,受訪學生均向記者表示對六四事件不了解,有中四學生表示,通識科教師曾在堂上講述事件,但覺老師偏向平反六四,立場偏激。
培僑教師見記者慌張
訪問途中,一名疑似該校男教師向記者查詢,記者道明來意,他即指記者騷擾其學生,但卻不答是否校內教師,更聯同另外兩名疑似男教師在校門附近監視,其中一人舉機反拍記者。
隨後步出校門的學生都變得很拘謹,對問題一律迅速以「冇意見」及「冇睇法」回應,有人回答時眼光瞟向立於校門旁的教師。記者進一步提問,該男教師立即說:「同學你哋可以唔使答㗎。」有四名結伴放學的中一學生停下回答:「我哋冇睇法。(老師有冇上堂講過?)都冇喎。」男教師即以手機拍攝情況,學生隨後笑着離開,身後卻傳來少年戲語:「六四簡直係世界上最美好嘅事。」
記者其後登上一輛小巴,在車上訪問了兩名培僑學生。一名中二學生認為,毋須在平反六四一事糾纏,因為「麻煩囉」;身旁同學也稱:「已經係好耐之前嘅事啦,所以唔使點(理會)啦」。培僑中學的知名校友輩出,有曾發表「坦克碌豬論」的已故民建聯前主席馬力,又有發動金融界反佔中的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
在聖保羅書院,學生受訪時對六四侃侃而談,表示老師曾在課堂播放相關紀錄片。一名中三學生即場簡述六四事件,「北京政府當年喺六四嘅時候,一班(學生)喺天安門廣場,為咗爭取民主、爭取人權、爭取一個廉潔嘅社會,但就慘被中央政府屠殺,就被定性為動亂,到𠵱家仲未平反」。該校校友包括政壇元老鍾士元,及67暴動期間在校內派發煽動單張後下獄的曾德成。
受訪學生全未參與六四活動,但認同要得到平反,有學生指從中明白到,「應該更加熱切去追求自己想做嘅嘢,唔好因為一啲所謂嘅打壓就令到我哋卻步,應該更加去追求自己認為啱嘅事情」。
有學生表示,六四事件由通識科教師講述,中史科少有提及。中史科教師徐曉琦解釋,不少學校在教中三中史時,未必教到六四,文憑試也較着重五四運動,但他認為社會對六四爭拗甚大,中史科教師有責任為學生釋除疑慮。
「青年人逃避唔理想」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副教授梁恩榮指,親建制學校對六四會有標準論述,多是指事隔已久和國家發展良好。「六四對香港同國家係重要議題,雖然有爭議,但青年人去逃避,係唔理想」。梁不肯定培僑中學教師「監視」採訪會否為學生帶來壓力;而聖保羅書院學生自由作答,顯示他們可在無恐懼下表達意見,教育上較理想。梁指傳統名校學生敢於表達意見,可能是他們相信自己較「叻」;而這類學校以前多由外籍人士做校長,較受西方文化影響,會讓學生有較大自由。
培僑學生唔清楚
王同學(中二)︰
「冇(睇法),(上堂)冇提過,唔會刻意咁提囉,(平反六四)唔知喎,唔使啦應該,麻煩囉。」
許同學(中二)︰
「都已經係好耐之前嘅事啦,所以唔使點啦,呢件事我都唔係好清楚。」
聖保羅書院學生撐平反
林同學(中五)︰
「政府要承認番件事先,向受害者家屬賠償道歉,香港一年一度嘅集會都係代表民意。」
林同學(中五)︰
「老師好客觀講……當然會(平反六四),呢件事未解決,今年有同學邀請我去(六四集會)。」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 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