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6泳灘掛紅旗 無懼紅潮 市民照游龍舟水

南區6泳灘掛紅旗 
無懼紅潮 市民照游龍舟水

【本報訊】大批市民在熱浪逼人的端午假期到海灘游龍舟水應節,但本港水域在過去個多星期以來共發現14宗紅潮,其中昨日一天內便有6宗,全部在南區泳灘,康文署雖已懸掛紅旗,仍有部份泳客不理警告下水。醫生指出,在紅潮中游泳,有機會刺激皮膚及眼睛,出現敏感症狀。
記者:麥志榮 佘錦洪

康文署昨公佈,在港島南區6個泳灘發現紅潮,包括中灣、深水灣、淺水灣、南灣、舂坎角、聖士提反灣。康文署已在受影響泳灘懸掛紅旗,並張貼告示及透過廣播,提醒泳客不要下水,以保障安全。漁護署發言人表示,6個泳灘發現的紅潮,由不含毒素夜光藻組成。
在深水灣泳灘,昨天有數以百計泳客到沙灘游龍舟水,大部份泳客得悉泳灘有紅潮而掛紅旗後,均沒有落水,留在沙灘上曬日光浴,但有約50名泳客則不理警告落水暢泳,部份更游出浮台。

淺水灣懸掛紅旗,呼籲市民勿在該處游泳。

有泳客在紅潮下仍在南灣的淺水區嬉水。

醫生:可令皮膚過敏

昨日攜同女兒游龍舟水的泳客蔡小姐稱,感到有些掃興,只好在岸邊淺水區玩水。另一泳客戴先生則稱,雖然有紅潮,但不會怕,會繼續下水游泳,亦不覺海水有異味。
皮膚科專科醫生黎湛輝指出,在無毒素的紅潮中游泳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若紅潮濃密,有機會導致皮膚過敏,出現紅點及痕癢,而眼睛也可能受刺激而不適。
由上月23日至31日,本港水域共發現了8宗紅潮,地點包括鹽田仔東魚類養殖區、蒲台魚類養殖區、深水灣至熨波洲、啟德郵輪碼頭、西貢清水灣第二灣、龜背灣、南區赤柱正灘、西貢區銀線灣。全部紅潮藻類均不含毒素。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教授林漢華表示,紅潮是單細胞藻類,通常在春夏之間出現,因為這期間海水回暖,而雲量較多減輕紫外線對海水的照射。加上較早前本港曾連場大雨,將岸上污水沖下海,為藻類帶來養份,有利藻類大量繁殖。紅潮也較多在風浪較弱的內灣近岸地區出現。本港較常見的紅潮藻類均不含毒素,對人類影響輕微。而且紅潮生命周期極短,不少人投訴紅潮發出腥臭味,其實就是因為藻類已死亡腐爛。
天文台表示,未來一星期天氣會轉差,明天六四燭光集會,可能有幾陣驟雨。周五及周六更有雷暴。
一道低壓槽會在未來數天於華南徘徊,令本港雲量增多及有驟雨。今、明兩天繼續炎熱,有幾陣驟雨,最高氣溫32度。周五及周六天氣轉壞,多雲有幾陣驟雨,局部地區有雷暴。周日至下周二持續炎熱及有驟雨,下周三多雲及有驟雨。

泳客回應

少少掃興
蔡小姐:「雖然遇紅潮有多少掃興,但只會在岸邊淺水區玩水。」

應節要緊
戴先生:「雖有紅潮,為應節游龍舟水不害怕,海水沒有異味。」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 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