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嘉烈醫院的醫療團隊研發名為「檢驗保標」(Specimen Assurance for Excellence)的電腦軟件,可向盛載從病人抽取樣本的容器、組織膠盒及切片打印二維碼(barcode),令每個樣本可裝上「身份證」,減低調亂樣本的風險,醫護人員可透過掃描二維碼,病人身份、病歷及治療過程等資料一目了然,一旦出錯也會發出警號,預計明年可在全港公立醫院應用,費用約需500萬元。
參與研發相關技術的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門主管李錦昌表示,是被08年發生的一宗調亂樣本事故所啟發,希望鑽研新的電腦程式作改善。他說,當時北區醫院因調亂病人的病理樣本,一名36歲女病人被診斷為癌症,被切去左乳,這宗事故啟發了他要改良病理樣本的「身份證」,並利用雷射打印,刻在同一病人多個裝載樣本的容器上。
試用一年「零事故」
由於癌症病人很多時需要多個容器及切片作化驗用途,以往逐次打印的方式,流程進度慢,也因為用人手核對,容易出錯。李錦昌表示,「檢驗保標」軟件可一次過為多個樣本容器打印二維碼。檢驗人員在放置病理樣本後,再掃描二維碼核實,電腦可顯示病人身份、病歷、治療等,方便病理人員分析。
瑪嘉烈醫院2010年引入這套新的電腦系統,試用一年後,處理過46,386標本容器、66,605組織膠盒及134,305切片,達到「零事故」,系統包括兩台特製打印機,現時的使用量每年上升7%。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 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