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告訴觀眾一個道理,大自然存在一種神奇的力量,或可名曰:「天道」。「天道」支配下的世界,一切皆有平衡。所以,一旦出現兩隻怪獸,哥斯拉就會來消滅它們。而在銀幕下人間的其他方面,「天道」也是無處不在的,譬如男女比例大體上總是一比一,任何領域都逃不出這個定數;又如任何領域的精英佔總人口的比例也差不多。雖然至今仍有不少學究認為,電子遊戲、漫畫書等等會令人玩物喪志,但現實已經不斷證明,即便是玩,也能玩出精英。
早前台北捷運發生罕有砍人案件,肇事人鄭捷是東海大學學生,令人震驚。案件發生後,台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撰文,提醒讀者「不要忽視有害的電子遊戲及網絡文章的嚴重性」。大眾輿論一下子被引向批評電子遊戲,已經有不少家長禁止孩子玩電子遊戲,被殃及池魚的孩子在網上叫苦連天,甚至哀求怎樣才能讓父母放棄這樣的妄念:「如果鄭捷喜歡考試考一百分,難道你要禁止我考一百分嗎?」
面對複雜的世界,人類的感官系統應接不暇,往往本能地做抽象處理,得出簡明卻不見得正確的因果關係。所以,很多人都把鄭捷砍人的原因,歸咎於電子遊戲、宅男等表面現象。但是這些東西真的必然造成一個人變成殺人狂嗎?顯然不是。
幾乎與鄭捷在捷運砍人的同時,與台灣一海峽之隔的福建福州,高中女生張爽被日本京都大學錄取。張爽能熟練掌握日語,連續兩次參加留學考試日語都得滿分,但她卻從來沒有上過日語班,更沒有去過日本深造。她的日語之所以好,是因為她愛看日本漫畫書和動畫片,自學成才。去年她還參加了日本動畫歌手大獎賽Animax Ansion Grand Prix,在有萬人報名的海選中,晉級前400。雖然最終落敗,但作為外國選手已屬不易。要知道,漫畫書和動畫片這些東西,在不少家長眼中可也是學習成績的大敵——彷彿現代科技是個凶神惡煞的冷血「殺手」,阻礙孩子成為人才。但張爽並非個案,近年我們也聽說過不少玩遊戲玩成世界冠軍的例子。
其實,任何技術本身都無善惡之分,所謂好與壞皆是被使用者用出來的。即便退一萬步說,科技確實是洪水猛獸,但我們又何嘗有能力阻止這一大趨勢呢?可以想想,在古騰堡印刷術普及之前,人類獲得色情文學也沒有那麼容易。可是伴隨人類獲得色情文學更加容易的同時,《聖經》不也走入尋常百姓家了,馬丁路德也出現了——社會豈不是更加文明、自由、開放了?
正如台灣作家李敖六十多年前為「全盤西化」運動護航時所說:接受一種文明,就像愛上一個姑娘,休想只要她的優點不要她的缺點,必須照單全收。更何況,任何人都只是在跟自己的同輩人較量,而不是更上一輩或下一輩。因此,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精英的標準是一直在變的。老人家完全沒必要擔憂年輕人,他們自然會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中,角逐精英的一席之地,形成新的社會資源分配的規則。
如此說來,我們面對科技的態度就不必再那麼曖昧,我們可以直視科技,迎面對付它的缺點,設計制度抑制它的惡。比如在印刷、電影、電視等技術下,我們不就有了分級制度嗎?唯一值得擔憂的,是我們的制度設計、官僚系統跟不上科技的變化,所以才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最不應該的,是因為鄭捷的個案,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封殺電子遊戲和現代科技,或妖魔化宅男等等。
說回「天道」。鄭捷是個案,不要因他的所作所為就立刻貼標籤,或是放大對某些人的偏見。在這個世界上,能否成為精英早有定數。成功失敗云云,別太強求。鄭捷口口聲聲說,從小想要做一件大事,不知這種偏執來自何處?民間有云:望子成龍的父母,往往都不是龍——所以只能把實現夢想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不讓孩子接觸現代科技,是不切實際的。怎樣把孩子引導向張爽,而不是鄭捷,才是應該好好想想的。祝願鄭捷之後,再無鄭捷。
許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