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屋雜貨店主腦 腦空空先有創意

文化屋雜貨店主腦 腦空空先有創意

由古董相機帆布袋仔,到近期引入的日式醬油魚仔水樽,堅持人手製作的日本玩嘢小店「文化屋雜貨店」,今年已經40歲。戴着小帽,打着領結的社長長谷川義太郎,與日本設計師相澤樹(Miki Aizawa)創作了一系列新展品,於香港BUNKAYA 40th Anniversary×MIKITI展覽展出。兩位設計師一個懷古,一個浪漫,二人舉起桌上的燒酒即自娛自high。到底這已經67歲的雜貨店社長,腦袋是怎麼轉的?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

部份為網上圖片

展場中央,有個纏住蕾絲與水晶的吊燈,燈下吊住的陶瓷杯裏,有幾顆快掉出來的珍珠。社長用紙扇輕敲杯子:「這珍珠最像Miki!哈哈!」 Miki打他,他還多敲幾下。他從不看像迪士尼般的商業產品,最愛拿着相機穿梭舊區陋街窄巷,與Miki是志同道合的"dirty friends":「街邊的貓、狗、漂亮與不漂亮的花,統統都是靈感。」

心靈零限制 易生靈感

如展場中一個貓貓頭橡木摺凳,就是他最疼愛的貓咪Bu。你常揹着相機拍照嗎?「不!我每天都只躲在工作室,做設計和燒陶杯,一燒就忘了時間,會燒個一整天啊!」他睩大雙眼,語氣像在講秘密:「所以我不會得老人癡呆症。但長時間工作,身邊的人都會被我搞到有心理病。」這時他後頸又被扇子敲了兩下。Miki打圓場:「人越大,背上包袱便越多。社長的腦袋輕輕鬆鬆的,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又愛跟客人聊天,才有許多怪想法吧!」此時塞着耳仔扮迴避的社長,滿足地笑出一雙腰果眼:「心裏沒限制是最好的,或者貓仔比我們更有創意。」

Andy Warhol愛雜貨店潮物

七十年代,澀谷小店位置偏僻,客人稀少,但時裝設計師Paul Smith到雜貨店買了好多他們設計的襪子,並與社長成了好友;美國著名藝術家Andy Warhol、倫敦Tomato設計公司創辦人John Warwicker都是他的好友兼常客。當年社長亦曾到香港裕華國貨掃貨,買回大量鐵皮玩具,豈料勁受歡迎:「有一種你們學生用的長方形三用塑料書包,我買回日本後就變了潮流,賣了萬多個!那時裕華國貨好吵好污糟,跟現在完全不同。」他覺得日本雖比香港大,人的思想卻很狹窄,他跟典型日本人不同:「全球的視野撞在一起,其實很有趣。」

最新展品

社長說這一大抽豪華吊燈,完全是Miki的形象。$12,000

招牌洋娃娃摺凳,添了Miki式的蕾絲,吃遍兩家茶禮卻不突兀。$238

社長與Miki第一件設計結晶品。詭異又華麗的感覺令他們靈感如泉湧。$440

1974年小店始於澀谷陋巷,卻吸引Paul Smith等著名設計師來掃貨。

社長說「四十周年」字樣感覺像賣廣告,但非寫不可,所以將字隱藏在拼貼圖案裏。 茶壺$220、碟$200

經典展品

70's

開店之初以帆布用品為主,用料講究,今日已難尋。

80's

社長曾為插畫師蔦谷喜一工作,其插圖成雜貨店標誌。

90's

紅黑格子、運動腰包都是九十年代大熱。

00's

再度流行的無鏡片眼鏡,彩色鈕扣眼鏡繩由人手逐粒串起。

BUNKAYA 40th Anniversary × MIKITI

香港太古船塢里8號華廈工業大廈19樓A室


【壹錘定音.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