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雅明的俄國之戀 - 傅鏗

班雅明的俄國之戀 - 傅鏗

三月裏的一個星期日在王子鎮的迷宮書店裏看到一部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新傳記,由普林斯頓大學和MIT的兩位班雅明專家艾蘭德(Howard Eiland)和詹寧斯( Michael Jennings)執筆,700頁的篇幅既詳盡涵蓋了班雅明的各種思想理路,也娓娓地敍述了這位德國思想家充滿悲情的一生,然而最為令人傷懷的則是班雅明的俄國之戀,他的娜娜之歌。再讀班雅明本人為他的莫斯科之行所寫的《莫斯科日記》,很自然而然地會令人在心中回響起影片《齊瓦哥醫生》中那首悲涼而空靈的主題曲,那種追尋真情之愛的心靈,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被一種巨大的時代風暴席捲而去,最後在茫茫的滾滾紅塵中,只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碎影。班雅明這位俄國戀人阿斯婭.拉希絲(Asja Lacis )的名字在英語世界中應該叫安娜(Anna),他在《單向街》等一系列作品中為戀人留下了娜娜之歌。
1924年春夏之際,命運女神同班雅明開了一個玩笑,那年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南面的Capri島上結識了拉脫維亞戲劇導演,女演員阿斯婭;當時阿斯婭擔任著名的左派超現實主義戲劇家布萊希特的助手。班雅明很快便陷入了與阿斯婭的熱戀之中。在阿斯婭和布萊希特的左派思想影響之下,班雅明從一個熱衷於十九世紀巴黎小資情調的波希米亞文人,居然搖身一變而開始信奉起布爾什維克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了。在1926年出版的《單向街》扉頁上,他依然深情地題詞道:「這條街命名為阿斯婭.拉希絲街,因為她作為一位工程師在作者的心田裏建造了一條街。」
到1926年12月初,班雅明聽到阿斯婭精神崩潰被送入療養院後,又隻身一人來到俄羅斯的大地上尋找他的戀人;到達莫斯科之後才極度失望地發現,他的熱戀情人阿斯婭還有好幾位其他情人圍着追。到新年1月8日,班雅明清楚地意識到他都根本無法與他情敵賴希競爭:「我注意到賴希可以承受阿斯婭所有的喜怒無常,或做出像是能夠承受的樣子,很少會被那些會使我感到厭惡的行為舉止所觸怒。」更不用說賴希懂俄語,在蘇聯有正規的職務,認識文化界眾多的頭面人物。班雅明在莫斯科住了將近2個月後怏怏而回。1933年初,班雅明移居到了他所熱愛的巴黎,繼續他獨立撰稿人的無拘無束生活,靠着阿多諾的支助,生活上也勉強過得去。直到1940年8月,阿多諾托朋友為他弄到了美國旅遊簽證,而班雅明卻拖到9月中旬德軍已經兵臨城下之時才匆匆離開巴黎。9月25日他到達法國與西班牙的邊境小鎮Port Bou後發現,西班牙官方宣布關閉邊境關口,拒絕讓法國難民通過。在絕望之中,班雅明當晚吃下大量嗎啡止痛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壹錘定音.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