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製造業今年最佳刺激經濟奏效 人民幣料有支持

內地製造業今年最佳
刺激經濟奏效 人民幣料有支持

【本報訊】內地經濟數據持續疲弱,間接令人民幣滙價向下,年內已跌逾3%,適逢中國公佈優於預期經濟數據,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8的5個月新高,專家認為刺激經濟方案成效漸見,同時為人民幣滙價帶來支持,惟重返升值則要待6月下旬才有望出現。
記者:董曉沂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內地PMI連升3個月,至5月份的50.8,較市場預期的50.7為佳,亦為年內新高水平,但細分之下,大企業PMI報50.9,按月升0.1,中型企業PMI升1.1至51.4,惟小型企業維持48.8,仍處於榮衰線50以下。

中國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升至50.8的5個月新高,較市場預期為佳。

企業出口定單復蘇快

對於內地經濟前景,農銀研究部聯席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樵基認為,內地政府的微調措施漸見成效,大型及中型企業吸納出口定單復蘇較快,PMI表現較好實屬合理,至於小型企業未來料亦會緩慢復蘇。
林樵基預期,未來將有更多改革出台,包括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放寬,引入更多海外資金進入內地,對人民幣滙價有利。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執行董事王良享指,早前滙豐公佈PMI數字同樣勝預期,惟人幣未見水漲船高,主因5月至6月期間有大量銀信合作的理財產品到期,令市場憂慮屆時或有大量壞賬產生所致。
王良享續稱,倘人行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加上發改委或於短時間內公佈更多放寬投資項目的政策出台,配合早前所推的刺激措施,料可令內地經濟在6月中進一步回穩,帶動人民幣6月下旬開展升浪。
事實上,去年6月內地因有大量理財產品及信託到期,當時市傳單計6月已有13萬億元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加上人行始終未有放水支持流動性,令去年6月銀行間七日回購利率曾見28厘的歷史新高。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曾則預計,今年中有約2.3萬億元人幣信託到期,金額明顯大減,上周五止七日回購利率亦僅在3.3厘低水平。

官媒釋出放水訊號

內地流動性未見緊張,惟不少小型企業及農村企業仍然難獲貸款,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定向降準有助三農以至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對調整經濟結構有利,似向市場釋出放水訊號。
人幣滙價有望回升,惟在五窮六絕陰霾下,專家認為港股始終未找到大升動力。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認為,內地不少理財產品在5月及6月到期,令內地流動性緊張的風險升溫,幸今年未見有迹象觸動人行如去年般推出懲罰性手段,港股下跌壓力不大,綜合近期挾倉潮的情況下,相信恒指會調整至22,000點以下,至21,500點始見吸引力及支持。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 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