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遊香港 快樂水上飄

舟遊香港 快樂水上飄

夏天一下雨,很多戶外活動都得取消,不如索性游個龍舟水應應節,名正言順濕身。想真正感受汪洋的遼闊,有人選擇用船槳代替雙腳,划獨木舟出海,說的是這班來自外展訓練學校同學會的會友們,在亦動亦靜的海面上同舟共濟,一起分享大海的壯麗與人生的風景。
記者:胡靜雯、邵 超
攝影:梁志永、陳國良

沙塘口洞:穿海蝕洞最驚險刺激,洞口非常狹窄,如風太大,艇身隨時撞向石壁,非常危險,所以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穿洞,這次風平浪靜,能成功穿過沙塘口洞。

遊蹤處處…

破邊洲:位置在萬宜水庫東壩對出,以六角岩柱勝景著稱,划獨木舟而至,特別興奮。

汲水門大橋:除不准入船的禁區,就能在任何開放的水域划獨木舟,不過每次最少要有三人進行,時刻留意其他船隻的速度和方向。

南丫島對出海面:划獨木舟常遇到大小船隻,這次遇上巨型貨輪,特意拍照留念。

獨木舟猶如海上單車,船槳就像腳踏,前進時有不斷轉換的風景,有山有水,高低起伏;累了便停下來,感受微風拂面的悠然,聆聽海濤和風的協奏。攝影大師荒木經惟曾說:「視點高度不同,看見的世界也絕不相同。」在貼近海面的高度欣賞東平洲那像千層糕的岩石紋理、在沙塘口洞仰望奇形怪狀的海蝕岩柱、由劃破寧靜的林村河回望岸上整齊筆直的大樹,你會體驗到大自然的偉大壯麗,自覺渺小如星塵。
該怎樣形容這班會友們的狂?晴天、陰天和雨天都在划,汗水和海水都是鹹,但對他們來說,兩者融合卻是一種甘甜。
划獨木舟差不多四十年、多年來不斷鑽研獨木舟技術及整理教材,人稱施Sir的施鍏忠說:「獨木舟有別於滑浪風帆,玩風帆要有風,才能享受乘風破浪的快感;也跟划艇不同,划艇多數在河流玩;龍舟呢,走的距離也不遠,惟有獨木舟可以周圍去,飽覽更多風景。風平浪靜時,我喜歡船槳劃過水面的聲音;波濤洶湧時,能逆流而上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他今年54歲,還每周跟會友聚會,天氣好就出征,短至幾公里長至一百多公里也試過,「最瘋狂一次,用兩天時間完成一百三十公里旅程,從吐露港出發順時針繞過西貢半島及香港島,夜宿赤柱第二天再向西經香港島、南丫島、長洲、大嶼山,最後在屯門上岸。」他說冬天吹東風,所以盡量不會在新界東活動,夏天日子普遍風平浪靜,喜歡刺激就來一趟長距離旅程,他們會選擇到西貢下水,划獨木舟到印塘海一帶的紅石門、荔枝莊或吉澳,環香港島遊則是以另一角度欣賞城市的風光明媚,「入黑划船更是另一個天堂,一輪月光都不及神秘的磷光來得震撼和淒美。」海之深與天之高教人悠然自得,煩惱隨風去,真正活在當下。

深涌:划到目的地,一行人陸續把船槳搬上岸。

每次到達目的地不忘拍照留念,最興奮是構思不同動作的照片,這次很明顯在扮《哈利波特》。

燒脂為加餐 餐後再搏殺

訪問當天下雨,還有雷暴警告,一樣無損他們的雅興,照舊出發。
話明水上活動,當然預備了隨時濕身,甚至翻艇和跳海,今日短短地由馬鞍山出發到西貢深涌,泛舟水流不急的吐露港,大風大雨也不怕。玩獨木舟,情況真有點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深邃的大海中央,不得不與驚濤駭浪奮力搏鬥。經一輪體力消耗,揮灑完汗水到達目的地,當然要補充體力。對他們來說,要從消脂和美食二選一的話,毫無疑問一定會選美食,有時他們根本就以美食團為出發目標,划到西貢高流灣吃一頓豐富海鮮大餐,吃飽「罪惡感」頓生,回程便狠狠地大力地划槳來燃燒熱量。不過今次不同,他們划到深涌一大片草原,即使下着時大時小的雨,他們也要先踏上青草地,感受茂盛綠草的質感,在灰濛的樹林和疏落的村屋作背景下,忙着拍照留念,彷彿為當天遇着「好」天氣而歡欣一樣。
潮濕的雨水繼續灑,遊人罕至的深涌少了假日的熱鬧,這個神秘後花園頓時成為他們的私人遊樂場,伴隨四周響起的牛蛙呼喊聲,雨中作樂的笑聲更具感染力。

回程上岸,大家互相分享拍攝到的靚相。

裝備一覽──船槳、救生衣、防水褲、水袋、太陽帽、水鞋、急救包、防水袋、防曬乳液、相機及防水套,另加強壯體格。

划到深涌,大片好山好水成了他們的私人遊樂場,腳踏青草地,呼吸清新空氣,分外教人神清氣爽。

西貢的山水絕色,在低一點的角度看,更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氣韻。

NELO艇 約$10,000
歐洲碳纖維NELO艇,長520cm,屬於賽艇款,高硬度、速度快,很講求划者平衡力,奧運等世界賽都是用它。

教練施鍏忠

划到深涌,有人吃自攜雞腿包,補充體力。

友伴相繼離去 獨自做舟

人稱程哥的程杰建年輕時喜歡行山,後來發現海洋比高山更具挑戰,戰勝風浪考驗的是勇氣,臨危不懼所生的就是智慧,是為「智者樂水」。
程哥瘋狂迷戀獨木舟,瘋狂得學習製造獨木舟,斷斷續續做了二十年,是香港第一代手做獨木舟的師傅,製成品均供外展訓練學校的同學會使用,也有不少人用他製造和改良的獨木舟出賽。想當年,他與四五個朋友走入元朗唐人新村一些沒用爛地,一起研究利用玻璃纎維做艇,有人因為成功掌握玻璃纖維技術而成為大公司高層,有人年老去世,現在只剩下他一人, 不寂寞嗎?「有興趣自然會不斷做。」程哥說時有點靦腆,這個標準答案包含着二十年來的專心致志。埋首做艇的時光,中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就是因經常不在家而惹起老婆疑竇,「十多年前帶老婆實地視察,那刻老婆才知道我在做甚麼,也非常安心,不用擔心我去了花天酒地。」

每隻獨木舟都可根據身高和體重訂做,最快三日可完成艇身,但必須在乾燥日子才能進行化學加工程序。

程哥參加英國人教授的做艇課程,整個課程只得兩日!

元朗爛地做工場

七十年代,程哥參加香港獨木舟總會舉辦的做艇課程,由英國人授課,整個課程只得兩天時間教授所有知識,往後的實驗全靠自己,「當年英國人邊喝茶邊教授,我學師後只能跟朋友們在元朗找塊爛地做艇。」在沒有豐富化學知識下,他有空便到圖書館看書查字典,研究怎樣利用玻璃纎維做艇倒模、上膠黏合、拋光打磨、裝飾上油等等,買材料都是用私己錢,當中最難處理是調配化學原料,因為一不小心隨時會令身體敏感。現在資訊發達了,他不用再走到圖書館,所有先進技術都可從YouTube學習,「教學短片一到關鍵位便會跳過,這時就全靠以往經驗摸索。」現在他更着力研究利用昂貴的碳纖維做艇,「我從不介意別人用其他艇,因為買回來的艇優秀的話,從中我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盡顯豁達的匠心。
程哥現在不分晝夜地研究和做獨木舟,幫會員改良獨木舟算是義務性質,從來只象徵式收取材料費,維修有時甚至是免費。
遇到有心人想做獨木舟,程哥會邀請他一起研究,落手落腳一起做,這樣才有樂趣,才能讓對方了解自己所需。由零開始做一條玻璃纖維艇連裝備,成本差不多一萬元。他最開心就是看到人家划着自己製造的獨木舟,傳承自己手藝,「彷彿從別人的背影看到年輕的自己一樣。」說時程哥瞇着眼睛,綻放滿足的笑容,我頓時明白甚麼是男人真正的浪漫,不是一種事先張揚的迷戀,而是一份默默耕耘的熱愛。

不少外展訓練學校同學會會員的獨木舟都經程哥改良,他也會親手做獨木舟供會員使用。

必須親手撫摸才能感受質感,才能把獨木舟打磨得平滑。

配件如不銹鋼腳踏,都是由程哥一手包辦的,連這台座枱鑽機都是他自己找回來的。

若遇天氣潮濕,就只能進行小規模的改良工作,如利用玻璃纖維混合膠水和催化劑修補艇身。

獨木舟多玩法

同學會舟遊香港太好玩,新手如參加香港獨木舟總會或其屬會的獨木舟課程,學成便可以像他們般隨時起航。
獨木舟經過多年發展,絕不僅僅是水上活動中心常見的肥嘟嘟模樣,艇款變化多端,又發展出多元化運動,如獨木舟水球、獨木舟風帆、獨木舟馬拉松等。競賽獨木舟分為划艇Canoe(或稱C艇)和競速獨木舟Kayak(或稱K艇),鬥的是速度。來到香港獨木舟總會,艇倉擺放的獨木舟款式五花八門,請來前獨木舟港隊成員羅浩然(Raymond)介紹,他展示一款修長的衝浪艇(Surfski),「Surfski近年很流行,對體能的要求不及競速的賽艇高,反而講求對海洋天氣的判斷及豐富海上知識。」此外還有Freestyle艇款,在大浪中高空翻騰,跟滑浪相若,在香港更是剛剛起步,暫未見高手出現。

羅浩然Raymond
前獨木舟港隊成員,參與過1994年、1998年、2002年及2006年亞運,退役後以獨木舟創業,輾轉玩過龍舟,2011年回香港獨木舟總會幫忙。

花式獨木舟Freestyle約$10,000起
長180cm,像滑浪般可以邊划邊加插翻騰、高空跳躍等高難度動作。

衝浪艇Surfski約$30,000
即衝浪版獨木舟,長620cm,腳踏較敏感轉舵快速,以應對急速海浪變化。

划艇Canoe約$10,000
單膝跪划艇,長520cm,跟坐着划的獨木舟比較,划者使用的肌肉不同。

競速獨木舟Kayak約$30,000
賽艇一種,長520cm,這艇用碳纖維製造,外包木皮,售價高昂。

激流艇White-water Kayak約$10,000
船身較扁,長350cm,有利迅速轉彎以應付激流。

Raymond Lo Sports

http://www.raymondlosports.com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查詢:香港獨木舟總會2504 8186

【壹錘定音.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