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永遠的0》、《風起了》和《東京小屋》都是以二戰為背景,它們怎樣講戰爭呢?由於篇幅所限,我只能一次重點講一套,希望分三次講。
《永遠的0》以一套商業娛樂大片來說,拍得很有水準。電腦特效戰爭場面很逼真,整體特效幾乎零瑕疵,拍得住荷李活,劇情鋪展與表達卻十分煽情。《永》真的如它表面的劇情,在講反戰嗎?
表面上,宮部這名軍官不惜被罵懦夫,反對下屬為戰爭作無謂犧牲,勸大家珍惜生命,從而帶出反戰的訊息。但請看清一點,他何以覺得這些犧牲是無謂呢?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同袍們都興高采烈,他卻冷冷的拋下一句「我們還沒攻下敵方最重要的戰艦!」所以他反戰是基於戰事會輸,而不是戰爭的殘忍與不義。當然,從描述當時二戰一個日軍來說,這可能己算是合乎實情而又較有和平傾向的了。然而我們要看的是作者(而不是當年的角色)的立場。電影是從一名現今的年輕人去追索外公的過去來鋪展故事的,但電影卻從無對戰爭本身的不義作任何反思。整部戲要宣揚的其實正是它在頭半部看似反對的「犧牲精神」。但電影卻沒有問,究竟是甚麼促成大家要去犧牲?
片尾主角那個捨身成仁的場面,拍得相當有型,那種拍法、那幾個「連艦上的美軍也被嚇怕」的加插鏡頭,完全是英雄式的歌頌,而沒半點對戰爭的遺憾,我實在看得非常不安。同樣不安的是,接去這場終極場面之前的一場。在現今的時空,年輕人明白了外公當年的大義,然後竟從幻覺中看見年輕的外公駕着零式戰機於現今的城市中低飛,向他駛過及致敬。
另外,戲中也出現過一把可圈可點的武士刀。當年宮部一名下屬,在戰事結束後,為了保護流落貧民區的宮部遺孀,用軍刀斬死了一名小偷,這把軍刀竟一直放在他家中客廳陳設至今。雨夜裏,那年輕人為了尋找外公的事蹟前來探訪他,談話間,這名現已花甲的老兵,竟然向年輕人炫耀:「這刀殺過人!」
說過了宮部從前的事蹟,年輕人似有所得着,臨走前,老人突然向這位最初他輕蔑的年輕人來了一個深深的擁抱,並說最喜歡年輕人。這個擁抱,與上述那幻想鏡頭一樣,甚有一種傳承的意味。究竟這套在日本大賣的《永遠的0》(以及銷量極佳的原著小說),是想向日本年輕人傳承甚麼呢?值得大家反思。
《風起了》講零式戰機的設計者
宮崎駿《風起了》的結局,同樣是一個幻想鏡頭:掘越二郎看見他醉心一生所設計出來的零式戰機,在戰場中竟沒有一架可以完好回來,極其心痛,更質疑自己應否活下去。這套融合着史實與虛構的動畫,引起過許多討論,也有批評它對戰爭的迴避。我作為宮崎駿影迷,有幸參與《風》的廣東話版配音聲演掘越二郎,其實一早就想寫對它的看法,上映時礙於身份上的衝突一直沒寫。現在應該可以了,下周再談。
【願無盡】
撰文:黃修平
《狂舞派》金像獎新晉導演,拍電影、教電影、學電影,夢想、創意與時並進。
本欄逢周一刊登
【壹錘定音.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