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上月訪日時,到訪今年88歲、有「壽司之神」稱號的小野二郎經營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這間連續五年拿到米芝蓮三星殊榮的壽司店,訂座時間至少要三個月。尤其有美國導演為小野二郎拍攝過紀錄片之後,小店更是一位難求,嚐過「壽司之神」手藝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外國傳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此新聞時,所採用的圖片全來自香港一名食家在Instagram刊登過的照片,還給予她特別鳴謝。那神秘食家以Little Meg(小瑪姬)之名活躍於網絡,她從來只以背影示人,卻擁有近萬多名來自各國的關注者。這位只有約5呎高、不足100磅,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食家,把「食」當作一門學科研究,滿足其求知慾。
記者:梁蔚澄
Little Meg(小瑪姬)
•美國密歇根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史丹福大學工程工商管理碩士
•曾在紐約及日本工作
•現為紡織公司經理
食家一般都擁有豐滿的身形,可是現正坐在我面前的她竟是如此嬌小。小瑪姬畢業後曾往紐約及日本工作,因此食勻多國美食。對於吃,她無分貴賤。記者翻一翻她的Instagram,單是這個月,她上載的照片就有天空龍吟、福臨門、興記避風塘、Amber、Sevva、CIAK、Little Bao。
位於丹麥,屢被全球選為全球最佳餐廳的Noma,她也曾嚐過;「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她也去過兩次,更計劃好6月再次前往壽司店。她評論的餐廳十居其九都是自掏腰包去光顧的。記者問她有計過自己花在食物的開支嗎?她說:「沒有,有些人把錢用在衣服、化妝品上,而我只是把錢用在食和旅行上。」連在家打邊爐她都會買三隻西班牙紅蝦去煲一個湯底。她的Instagram內容日日新鮮,幾乎每天也會發佈「是日精選」,至今已有逾7,600個分享。
見解獨到 過萬人追蹤
小瑪姬能精準地形容每道美食的製法、味道,甚至改善之處。簡單如一味金目鯛壽司,一般飲食blogger只會評論魚的新鮮程度、飯的大小等;而她不只提及魚的鮮甜程度,更會以其濕潤度及油脂分佈來分析,更會指出醋飯與魚的配合度。記者問她為何對菜餚能有如此精要的分析及研究,她說:「一切源於在紐約工作時的『訓練』。當地人對食物質素及餐廳水準普遍要求高,他們也能仔細說出不同食物該配甚麼、煮法如何等,令我開始對吃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瑪姬以英語作分享,對於菜式的名稱也會以其所屬的國家語言表示,再加上英文繙譯,這是對食物本身的尊重。她的照片總能捕捉食物最美的一面,令人垂涎三尺。她用來拍照的主要是一部iPhone,便留住了食物的美味與感動。「初時,我也認為沒有人會仔細看我寫的內容,我純粹想與朋友分享。」無心插柳,現時她的追蹤人數已有過萬,有些外國朋友來港時,她會化身成為親善大使,帶他們遊一趟美食之旅。亦有些外國朋友因看了她「留家廚房×珠璣小館宴」系列的菜式,主動向她詢問如何找到英文食譜。
小瑪姬因食結緣。「試過在日本居酒屋內認識兩位日本人。我們同樣喜歡食壽司,談起日本壽司派系,興之所至就隨手拿起白紙巾,寫成一個壽司派系的tree diagram,還用了幾張紙呢!」她對於食物,尤其是壽司的研究一絲不苟,不論是魚的成熟程度、切的厚度、角度,抑或醃製情況、醬汁配搭等都曾一一研究。雖然她到訪一些較為著名的食店前也會作資料搜集,但其後在instagram的分享總包含了她的獨特見解。近日不少人對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有負面評論,如批評其服務不好、師傅沒半點笑容等。小瑪姬卻有另一番看法:「這位88歲的長者由8歲開始做壽司,放了80年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在壽司上。這3萬日圓,抵畀!」她欣賞的不只是壽司的美味程度,更是壽司背後的故事及師傅的功力。
最後,我嘗試說服小瑪姬能否亮一亮相,她始終只願以背面出鏡:「為何需要出鏡呢?我希望維持現狀,以一個顧客的身份品評餐廳日常的水準。再者,我亦不想網上的名氣對現實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也許,她認為食物是主角,才堅持不露真身吧!惟她能保持隱世食探的神秘身份,繼續她的覓食之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