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最近報載,一名跟父親同住(母親已離世)的33歲青年已失業了約五年,且變成了隱青,有天突然自殺企圖結束生命,並寫下紙條給父親表示對不起。父親自然傷心欲絕。
稱當事人為「隱青」,是他父親披露這名兒子失業後整天都躲在睡房內上網或打機,完全足不出戶,吃喝也不重視,家中有甚麼就吃喝甚麼;至於每天睡多少也不知道。一句話,就是與世隔絕,好像沒有這個人存在一樣。 至於當事人過去幾年有沒有嘗試找工作也沒有人知道,父親則聲稱沒有。
科技發達令情況惡化
據筆者觀察所得,資訊科技沒那麼發達的年代,出現隱青的情況較少,因為那時即使他們躲在家裏也沒法打機、上網度日,也估計他們不會把時間放在閱讀書報上。一些社會學的學者曾分析,隱青的出現,其中一個原因是生活無憂。每天的基本生活既已解決,那麼工作與否便不成問題;加上本地家庭的孩子多年只有一至兩名,父母有能力可以供養他們。
也許有人問:這些隱青沒朋友嗎?跟他們見面也要出外吧!答案該是有,不過現代年輕人的消遣方式已不用見面,採用沉默的對話,透過微信、WhatsApp等已足夠。隱青的成因當然有多種,但不能排除的是父母過份的保護或溺愛是其中一項。當事人既不用擔心生活問題,更不用負起供養父母的責任,當隱青便當隱青。父母也許要反省一下教養子女的方法。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