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有痛自己知 - 李德誠

開心見誠︰有痛自己知 - 李德誠

早前傳媒報道,香港一位青年因受頸椎痛症困擾而自殺,正好印證痛症跟抑鬱症和自殺的關係,痛症本身不但苦楚難耐,更會影響睡眠、活動能力和情緒。患者可能會半夜痛醒,日間精神不夠,煩躁不安,平時輕鬆開心的感覺頓時消失;嚴重的有時天還未光起床之後已無法入睡,終日沒精打采,經常大發脾氣,甚至有抑鬱的感覺。
大多數人以為痛楚時只會不開心,卻沒想過痛會引致負面情緒、影響睡眠質素和日常工作生活,造成惡性循環,加劇痛症,逐漸把整個人拖進谷底。不少嚴重或長期痛症的朋友也嘗過抑鬱,覺得前路茫茫只剩絕望的感覺從而有輕生的念頭或行動。
更難受的是遭受家人、朋友、同事或上司誤解和指摘,很多病人說外在傷勢別人容易明白,但頸痛、腰痛、失眠、焦慮等卻是主觀內在的,即使最親密的伴侶也未必感受得到。有時旁人的好意慰問如「放鬆點」、「堅強點」、「不要想便沒有這麼痛」等,患者聽來卻像是一種質疑,彷彿痛症持續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輕生的做法就是要為自己還一個清白。
因為痛症引起情緒問題和工作能力損失,無法客觀量度,在公司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如要請病假,更會惹來閒言閒言、指摘、敵意孤立和攻擊,令患者情緒進一步惡化,痛楚加劇,然後請更多病假,造成惡性循環。如果痛症與交通意外或工傷有關,受害人需透過法律途徑向有關方面索償,患者要面對複雜和長期訴訟帶來的心理和經濟壓力。另外,因為賠償金額往往與痛症程度、情緒及工作能力的損害有關,患者又要證明自己正在嚴重受苦。結果,治療往往事倍功半,不少病人要待法律程序完成後,才能在治療上有實質的進展。
處理慢性腰痛頸痛病人最常犯的錯誤,是太專注在控制痛症,忽視了痛症引起的睡眠、情緒和信心的各種併發症,其實這些都會加劇痛症影響治療的效果,不少人抗拒看精神科,就是怕被誤會痛症是幻想出來,怕別人以為自己「黐線」。但我們必須明白能有效處理因痛症引伸的失眠和抑鬱情緒,痛症就能得到一定舒緩;痛少了便睡得更好,情緒又能改善,於是惡性循環便能轉成良性,痛症才可以逐漸減輕。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