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情迷重慶大廈Bollywood

港女情迷重慶大廈Bollywood

【記者呂麗嬋報道】英國第二大戲院Cineworld,上月入稟已結業的華懋戲院,追討未完成合約的損失,香港唯一印度院線在華懋完成歷史任務,26歲的黃嘉欣(Sonia)最傷感,「華懋係老牌戲院,喺度睇戲似去咗印度」。主持網台及facebook專頁推介印度電影,吸引兩岸網民追讀,又到重慶大廈,購買印度觀眾為主的包場戲票,成為大銀幕之下的「少數民族」,「好多人對印度片好大偏見,未睇就一口咬定話唔好睇」,由睇戲到做人,撇除先入為主的偏見,彈丸之地,小妮子說另有天地。
寶萊塢(Bollywood)唔係只有歌舞片嘅咩?重慶大廈好亂,唔好亂咁入!曾幾何時,Sonia與大部份香港人一樣,都是這樣想。「以前只睇歐美電影,覺得印度片好怪」。這種怪,大抵源自不認識。記者隨她走進重慶大廈,只見她逕自走到二樓的DVD店,堆滿雜物的小店,原來是臨時「售票處」,坐在櫃枱的印度大哥態度友善,電影海報上貼了電影場次,一張戲票盛惠150元。

Sonia身後的重慶大廈DVD店,是香港唯一印度院線的售票處。王子俊攝

印度做義工 越看越着迷

「香港人習慣上網煲劇睇戲,但對於印度人嚟講,上戲院係好重要嘅家庭活動。」Sonia解釋。這條鮮為港人知的印度院線,由Cineworld獨家經營,定期引進最新印度電影,以包場形式放映。據知Cineworld上年底與華懋達成維期兩年的協議,最終卻因華懋結業無法兌現,鬧出訴訟,「以前院線嘅戲會固定喺華懋放映,自從華懋執咗,就轉去重慶對面嘅UA iSQUARE」。
住上不同國籍人士的重慶大廈,向來有「小聯合國」之稱,其中印度人是「大戶」。娛樂性豐富的寶萊塢電影,最解鄉愁。香港人只知《作死不離3兄弟》和奧斯卡得獎電影《一百萬零一夜》,重慶大廈內的DVD店,都是來自異鄉的電影達人,由廉價DVD到大銀幕上映的出爐電影,如數家珍,「南印同北印電影,已經大不同,香港嘅女孩子,最愛印度劉華。」印度大哥打趣說。

網上寫影評 研恐怖分子

一個印度,單官方語言就有10多種,放下偏見的Sonia,越看越着迷,做了民間推廣大使,她說只是無心插柳,「嗰時仲喺中大讀書,因為要去印度幾個月,諗住借睇戲先認識吓嗰地方」。中大法律系畢業,第一份工在樂施會工作,「好細個已立志喺國際扶貧機構做嘢,當初揀科,都係諗住法律背景對搵呢類工有幫助」,暑假同學都在律師樓實習,她到印度做義工。
結果,義工做完了,她與印度電影的緣份卻沒有完。「鍾意睇戲嘅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係好想推介畀其他人」。走進重慶大廈買包場戲票,又將看過的幾百套印度電影寫成影評,在網上分享,撰寫探討從印度電影看恐怖分子活動的另類評論,竟吸引中台兩岸網友追看,「台灣人睇戲最投入,又會着印度傳統服裝入場睇,之前澳門舉行印度電影頒獎禮,大家仲約埋一齊去追星!」
由推介好片到推廣印度文化,她就是有一股盲勁,就如選讀法律卻無意做律師。「如果去做律師,或者可以向上流,做所謂嘅中產,但我肯定,唔係我最想做嘅嘢」。出身基層單親家庭,媽媽在安老院做護理工作,因為讀書標青考上法律系,卻又希望用自己的知識,回饋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喺印度做嘢,令我知道,一個人喺大環境入面,影響好有限,但你幫到一個人,呢種感覺好實在」。中學開始做兼職交學費,世界艱難,她一早就知。「我慶幸有一個好媽媽,畀好大嘅自由我,教識我唔好因為一個人嘅身份地位,影響對呢個人嘅睇法」。

深愛寶萊塢電影,首次去印度,當然要去朝聖。
受訪者提供圖片

Sonia(左二)曾經到印度做義工。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正式開咪!
收聽方法:請留意【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