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Style 好客是關鍵詞

New York Style 好客是關鍵詞

當我跟別人說起美式餐廳,不少人瞪大雙眼嗤之以鼻,美國菜?Are you kidding me?我惟有再詳細一點解釋說:我的意思是New York Style Eatery,甚至大膽的說近年香港新開熱爆的餐廳如Bibo、Lily and Bloom、Fatty Crab、Yardbird、22 Ships等都有着點點New York Style的影子。就連亞洲《華爾街日報》都曾以香港的New York Style餐廳作專題報道。簡單而言,所謂New York Style,實是餐廳的"vibe"會令人體驗或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情緒氣氛,沒有fine dining的侷促卻有着同樣的細緻服務,菜式不拘一格更會強調farm-to-table、eat morally,多利用本地食材,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是:hospitality(好客)。

記者:蘇朗智

攝影:林栢鈞、陳永威

紐約人星馬風味 地道香料西式烹調 Fatty Crab

得從兩年前一個訪問說起。那年我們做甚麼food trend說到了farm-to-table(近年大行其道,果然應驗),飲食集團IHM的創辦人Todd Darling還語出驚人言之鑿鑿地說:「fine dining已窮途末路了,取而代之是New York Style Eatery的興起。」他說:「現在美國人外出用餐已不再西裝、領呔正襟危坐,反而是追求一種輕鬆寫意的氣氛;但那不是快餐,而是有着fine dining同樣的細緻服務,令用餐變成一種輕鬆恣意的高級享受。」我問:「那麼香港有哪一間餐廳較具代表性?」Todd面有難色,只因他自己有三間同類的美式餐廳,怎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鮮有外出吃西餐,近兩年到過的西餐廳十隻手指數完,終於說:「讓我們到Fatty Crab吧。」
先說說Fatty Crab的來頭。來自紐約,是當地時尚酒吧餐廳之一,曾獲「紐約米芝蓮」車胎人推介,有不少荷李活明星幫襯。甫踏入餐廳,便是一張長長的吧枱,裝修離經叛道不修邊幅,生銹的窗框、剝落的牆壁刻意營造頹廢感覺,配上皮製高凳卻也不失優雅;強勁的音樂節拍,酒保拋樽雜耍,氣氛輕鬆。「先來一杯雞尾酒吧。」Todd說。「大多的New York Style Eatery都非常着重雞尾酒,吧枱就設在入口處,有甚麼好過餐前先喝一杯酒來喚醒味蕾。」
這裏的裝修是苦心經營的。找來美國新進女設計師Candace Campos操刀,兩個舖位,以一條暗道相連。餐廳牆上畫滿塗鴉或鋪上舊報紙;餐具則是傳統中式瓷器,雞公碗、萬壽無疆碟,營造出一種意想不到East meets West的驚喜。所以,當我說Fatty Crab吃的是東南亞菜你也不用奇怪了。創辦人Zakary Pelaccio是紐約新進鬼才廚師,曾隨兩位米芝蓮三星名廚Daniel Boulud和Thomas Keller學藝;也愛東南亞飲食文化,尤其是星馬菜,熱愛程度甚至曾在當地街邊熟食檔打工!香港店現在由大弟子Kristofor Olbrich領軍,整個團隊曾在Fatty Crab New York工作過,菜式也是從紐約店照樣搬過來的。不禁問:「外國人煮星馬辣蟹?」Olbrich笑說:「我得強調Fatty Crab的菜式是"inspired cuisine",大多的香料都是原汁原味的東南亞香料,非常authentic,只是應用上更成熟的西方烹調方法。」

亞洲《華爾街日報》曾以香港的New York Style餐廳作專題報道。互聯網

不看餐牌 店員推介廚師發辦

Todd坐下,眼尾也不瞄菜單一下,便叫經理Tim來介紹。Todd說美國人到餐廳,多數會問侍應有甚麼推介和好吃,Tim蓮子蓉口面,風趣幽默,願意花足足10分鐘(每個客人如是)跟你解釋餐廳的特色和了解客人口味,之後由他發辦。「有誰會比餐廳廚師更知道自己餐廳的招牌菜式?」Tim介紹此店的招牌菜Crispy Pork and Watermelon Picker,做法是將五花腩以生薑、椰子糖醃製48小時,再慢煮4至5小時直到肉質變得香軟,外脆而內嫩,蘸上微辣醋汁,吃着肥肉但不覺膩。當然怎少得Chili Crab,用上美國的登爵尼斯蟹取代傳統泥蟹,先蒸熟後炒,蟹味鮮甜。其靈魂醬汁,用上25種材料加入上湯再用蛋漿煮成,味道豐富濃郁,配以Pullman Toast蘸醬汁同吃,醬汁都吃過清光。西餐廳吃蟹可有甚麼不便?都說這裏氣氛輕鬆,不用太擔心儀態了,用手拿着吃吧!值得一提是,大多的New York Style餐廳都不收加一服務費,貼士則是顧客因應服務而悉隨尊便,所有貼士更是員工全數分享;那麼,還有服務不好的理由嗎?

美式餐廳不一定講究華麗,更多是餐廳的獨特氣氛。

Chili Crab $550(約550g)

以25種香料炮製而成,餐廳強調所有菜式靈感來自東南亞菜,配以西式做法,但味道一定要authentic。

Pork Buns 每個$60

最新出品,以豬腩肉作餡料,幽了美國漢堡包一默。

Crispy Pork and Watermelon Picker $150

慢煮豬腩肉有吃燒肉的感覺,再吃一口墊底的西瓜,意想不到的合拍。

Fatty Crab

中環奧卑利街11-13號

尊重農夫也尊重豬 Stone Nullah Tavern

訪問中,Todd除了常將hospitality掛在嘴邊外,neighborhood也是常用詞彙之一,或者可先了解美國New York Style Eatery的興起由來。在紐約,有這麼多的餐廳,甚麼人愛到甚麼餐廳呢?答案是neighborhood。「在紐約,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地方色彩,Upper East Side是有型、有class的區域,這裏的餐廳多是多國菜式(像香港的SoHo),而Greenwich Village藝術氣息濃厚,不少藝術家流連,那裏的餐廳便較具個性。」
位於灣仔石水渠街的Stone Nullah Tavern,便詮釋了New York Style中neighborhood的鄰里地道特色真義。餐廳主打新派美國菜,最重視是農產品,採用的大多是本港有機菜。主廚Vinny Lauria的飲食哲學是:「我們要eat morally。作為一位負責任的廚師,應該支持本地農業發展,這是對農夫的尊重。」在Vinny眼中,新鮮的蔬菜最好吃!「老生常談,人們都認為法國的番茄好吃,但當要運來香港,農夫便要早於成熟期便採摘,其時味道和營養都不是最好。」此外,Vinny也非常着重"from nose to tail"。一頭豬除了豬肉、豬骨外,還有豬頭肉、豬腳、豬耳和內臟,以往外國人都不吃這些,但近年越來越多外國廚師提倡由頭吃到尾。「那才是對那變成桌上佳餚的豬隻的真正尊重。」店子的餐牌上沒有區分前菜、主菜,只按食材排列,分為豬、海鮮、蔬菜及雞等類別;可吃到豬頭肉、豬腳、豬耳等鮮有在西餐廳吃到的菜式。那麼,此店的顧客最多是甚麼類型?餐廳經理Kay補充說:「20至40歲的年輕專業人士,愛環境,愛地球。」

Maple BBQ Glazed Bacon $160

以為美國菜一定粗枝大葉?主廚連煙肉都是自家製,着重每一個細節。

Pig's Head Nachos $120

以前外國菜式鮮吃內臟或豬頭,但新派的會高舉from nose to tail的旗幟,eat morally才是尊重食物。

Mac n' Cheese $120

美國經典菜式,主廚Vinny略施鬼主意,將雞蛋和車打芝士弄得更軟滑。

New York Style餐廳講究neighborhood的理念。

餐廳就在石水渠街口,店名便索性叫做Stone Nullah,一旁便是藍屋。

Stone Nullah Tavern

灣仔石水渠街69號地下

【壹錘定音 . 李慧玲】6月4日早上8點正式開咪!
即like【壹錘定音】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