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中文大學揭發大陸研究生以假英文考試(CET-6)成績報讀,經證實後開除該學生,表面上做對了。不過,鑑於偽造假文書在香港為嚴重刑事罪行,中大如果無就此事報警,是不能杜絕此學生報讀其他香港大學的可能性,亦即令造假歪風不斷侵蝕香港。
有網民借此事嘲諷大陸甚麼都假,然而學歷造假從來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哈佛大學於2010年便揭發轟動一時的學歷造假案:犯案人Adam Wheeler原本在鄰近一家小型的人文學院就讀,後來以偽造的學歷、公開試成績與老師推薦信,成為哈佛大學的插班生。在哈佛讀書時,Adam Wheeler更從網上不斷抄襲別人的文章和研究結果,成功取得大學數個競爭很激烈的獎項,包括Hoopes Prize、Sargent Prize和Rockefeller研究基金。
哈佛大學處理此單造假案的手法,可以作為香港所有大學的借鏡:其不僅公開犯案人姓名與事件細節,還讓官方學生報The Harvard Crimson大肆報道事件始末與進展,最重要的是肯報警,而法庭亦於2011年將Wheeler判監一年。
不少美國讀者很質疑哈佛做法和法院判決,認為Wheeler即使不誠實,但偽造文書跟嚴重罪行(例如傷人案)不能相提並論。然而有評論人認為哈佛此舉目的是要捍衞校譽──它不單勇於承認在收生過程上犯了大疏忽,更因為這個過錯剝奪了其他申請人的機會,於是嚴懲犯案者以求達到公平。此後,哈佛亦認真檢討其收生程序,務求令其更嚴謹。
相比起來,中大沒就此事報警,令造假學生得到應有懲罰,則是變相包容其劣行——當然,中大亦不是第一次如此寬容對待造假的大陸學生。
記得七、八年前,筆者以客席形式在中大任教英文系一個碩士課程,得到很大的「文化震撼」——尤其於學期末發現有位大陸學生遞交的功課,超過9成抄自一篇於網上刊登的論文:是搬字過紙式抄襲,亦無列明出處。鑑於那是研究院而非本科課程,筆者預算學校會開除這個學生,然而學系得知後,反而給她提供額外協助,並強調此做法是要讓她能夠如期畢業,不致影響該課程的畢業率,嚇怕將來想報讀的人。
多得學校「護航」,聽聞該大陸學生順利於香港一間中學取得教師職位,現在該已名正言順地成為「香港人」。至於其他大陸學生知道同學抄襲,不知是否太團結還是暗地裏認同這個做法,並無表示反感,反而埋怨筆者沒有假裝不知情,是太「執着」和「小題大做」,套用現在流行用語,叫「厚多士(好多事)」。
中大的名聲是四十多年辛苦建立的。於大是大非情況下,以協助代替開除,用放生取代報警,非但不能有效阻止造假風氣,更只會令校譽繼續受損。與其用盡方法提升在所謂世界排名榜上的位置,倒不如捍衞原則和堅守道德教育:排位不過是虛名,品德才最實在。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