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殺親者(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寬恕殺親者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台北捷運血案死者頭七,疑兇鄭捷的父母現身法會現場,跪拜在地。在大批傳媒包圍下,鄭父讀出道歉聲明,形容兒子罪大惡極,希望法官速審速判鄭捷死刑。
鄭父說:「身為父母的我們教養他21年來,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疏失,這個我們難辭其咎,我再次對受傷、受難者跪拜,希望鄭捷能夠下輩子好好做人。」
家屬反應不一。有死者家屬表示無法原諒,也有死者的丈夫向妻子上香,認為依太太的個性,會選擇原諒。但當中,罹難者解青雲的妻子陳媛媛的回應最值得深思。陳媛媛說,無法接受鄭捷父母的道歉,但她提出的,卻並非單純寬恕與否的問題,「這樣的道歉並沒有解決問題,僅僅只是承認自己兒子的錯誤,然後義無反顧的將孩子推向刀口,之後該解決的社會問題一樣丟給家屬、丟給國家。到底鄭捷的生活怎麼會變成這樣子?我們要怎麼知道周遭的人變質?身為父母應該讓傷害降到最低,讓社會了解事件成因,進而能預防跟關懷周遭的人,而不是去否定他。」
她說,現在公眾都活在恐懼、問號中,甚至揣測形成鄭捷個性的原因,但這卻無助改善現況,反而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她認為,鄭捷的父母該做的是協助專家了解兒子的個性、言行,甚至是他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才能清楚問題的根源,不要再出現下一個「鄭捷」。
慘案發生後,陳媛媛已說,她會堅強起來,以單親媽媽的角色撫養兩個小孩;她不會責怪鄭捷的父母,而是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多關心子女和周遭的人,將來她會告訴小孩,爸爸的遭遇是正面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這則報道觸動了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年幼喪父的他在面書披露,大學三年級時才知父親是被人用刀刺死,兇手只被判監十多年,但他依然支持廢除死刑,「我心中並沒有恨、也不想要他死,對於過去這些年建立起來對廢死的立場,我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這些故事,讓我想起了香港多年前的一宗大案。1985年,十八歲女生Nicola Myers和十七歲男生Kenneth Mcbride在寶馬山附近的郊野公園溫習,卻遭遇不測。女生被強姦再被亂棍打死,全裸棄屍叢林;男生被布帶勒頸及用棍架在頸上踩踏,死狀恐怖。警方最後拘捕五人,其中三名成年犯終身監禁。
1998年,男生的父母去信時任特首董建華,要求寬恕殺人者。案中唯一認罪的少年犯尹三龍,2004年中秋節步出赤柱監獄。我記得他重獲自由後說,當日知道受害者的家屬寬恕他,感覺「震撼」。
只有死者的家屬,才有資格去決定是否寬恕兇手。司法制度可以依據法律去定罪判刑,而寬恕,卻近乎是一種宗教情操。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