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次遊紐約,地膽全程負起帶街重任,深藏不露的依賴性於是一發不可收拾,恍如溫室裏的玫瑰,搭地鐵連往上城抑或下城也懶得分辨,以蠢金髮美人的英姿風馳電掣。這次因為拖着英語水平偏低的法國前度,不敢過份挑戰無辜者耐性,大部份時候只得反客為主,打醒精神作闖蕩大蘋果的開路先鋒。這才領略該地地鐵網絡確實複雜,在巴黎或東京或香港,乘客一旦默記目標名字,管他佐治五世、蔵前還是牛頭角,迷途的可能幾乎等於零,除非像新宿那種陣勢的大站,要額外留意乘搭線路和出口號碼;在曼哈頓,假如單單記住要去十四街,忘了交叉的是友聯廣場、第六、第七或者第八大道,就會發現自己從錯誤的地洞踏進錯誤的區域,該死的四個站名字一模一樣,想去A線的十四街搭了六號線的地鐵,縱使落車的地點仍然是十四街,上到地面卻必須一路向西徒步十分鐘。
另外煩的是同一路線的車分快車和慢車,而且中途會分道揚鑣。我們這些喜歡憑青紅皂白認路的好色者,在其他都會只須鎖定路線的顏色,通常便可暢行無阻,但你打開紐約地圖研究藍線,以為由春街上車向上城進發,必定可以抵達八十一街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誰不知前者的藍分C和E,後者停站的則是B和C,若果搭的是C當然大吉大利,一不小心上了E,未到中央公園就右轉直奔皇后區,對用家不友善的程度罄竹難書。吃過虧警惕性雖然提高,無奈僵化的腦筋周轉不靈,總記不清新輸入的資料,這才明白美式俚語「你不能教老狗新把戲」說得有道理極了,不由人打腫臉皮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