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正就未來發電能源組合諮詢公眾意見,環境局官員昨到立法會時透露,當局其後會就開放電力市場展開諮詢,但承認只有選擇未來向內地買電的能源組合方案,才有較大空間開放電力市場,換言之港人日後若要開放電力市場,今次諮詢「焗揀」向內地買電。
記者:梁德倫
公眾諮詢期下月中結束,政府拋出兩個方案,方案一是有三成電力向內地南方電網買電。方案二則是以六成電力都以天然氣發電。兩個方案都會維持兩成供電是以大亞灣輸入的核電應付,餘下為燃煤或可再生能源。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副局長陸恭蕙昨到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交代諮詢方案,多名議員對方案一向內地買電表示關注,擔心會影響本港供電穩定性。黃錦星回應稱,香港若同樣向內地買電,一定會要求供電穩定性與現時兩電相若,又舉例指已向內地買電多年的澳門供電穩定度達99.999%,着議員放心。
議員擔心被紅色資金操控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質疑政府硬銷向內地買電方案,不斷為方案一護航,整個諮詢似有既定立場,又關注日後香港依賴內地供電,將失去議價能力。人民力量陳偉業批評,內地電力已供不應求,本港若向內地買電是「乞兒兜攞飯食」,更擔心內地紅色資金操控香港。
難有香港投資者加入市場
黃錦星回應稱,未來10年南方電網每年新增10%供電,供港只佔其不足2%,又稱向內地買電可視為開放本港電力市場的第一步。他指政府對不同方案均持開放態度,但最終方案必須適合本港高密度的用電需要。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稱,當局計劃就開放電力市場進行另一項公眾諮詢,但相信很難會有第三名競爭者從頭參與興建電廠,故引入第三名競爭者最大可能是來自內地。她又承認,方案一更有利開放電力市場,因為方案二着重兩電自行增加天然氣發電,可以開放市場的空間不大,「喺香港其實好難搵到有投資者自己起發電廠同電網加入市場」。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指,開放市場其實不應着重於方案一或二,只是因為方案一會令兩電增加互聯互通設施,令供電容量增大才有利開放市場,在現時的諮詢方案中,無疑只得方案一具備這項條件,變相造成要開放市場可能要先揀買電方案。但他認同香港即使開放市場,環顧四周也只得中國內地發電廠可加入成為第三家供電商,「其實全世界能源業都係咁,即使英國開放市場,都係得中國資金加入,香港情況更加走唔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