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去年5月5日國會大選後,有過多場補選。今次霹靂州安順選區民主行動黨謝昂憑議員病逝,將在5月31日舉行補選,兩名候選人分別是國陣的民政黨主席馬袖強,反對派民聯的民主行動黨成員黛安娜(Dyana Sofya)。今次補選,在歷史、政治形勢和選舉工程上,有多個值得港人留意的情況。
安順選區在過去的選舉,行動黨與國陣互有勝負,但國陣往往是大勝,而行動黨僅是些微票數差距勝出。其中在1995年,國陣以高達近14,000票勝出,比例接近三成;安順的馬來人/華人族裔比例各佔四成,而且不是互聯網發達地區,本是國陣佔有上風,但謝昂憑去年以多達7,300票差距勝出,算是印證安順的公民意識發展。
民政黨在1968年成立,本是立足檳城州的反對派。但1969年5.13暴亂後,為保在州議會的權力而接受巫統的拉攏加入國陣,遭選民唾棄,去年大選更只取得國會一席及沙巴和柔佛州議會共三席,已成大馬政壇的明日黃花。民主行動黨本是以華人為主的反對派,一直以來不為馬來人接受,更因為新馬分家歷史受到巫統打壓,直到2008年大選才開始扭轉局面。去年大選取得38國會議席,成為國會內最大在野黨團。而計算得票數字,行動黨已開始為馬來人所接納,反映大馬人民的政治意識已朝跨族裔發展。
據當地報道,謝昂憑臨終前向妻子表示,希望補選是由與他政治理念相近的梁美明或丘光耀出選。丘光耀面對要求他出選的洶湧群情,仍堅守前年發表「除非黨內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才上陣」的立場,沒有即時表示參選,這也避免被當地政圈批評愛挑動是非的行動黨霹靂州主席倪可敏再次製造黨內紛爭。
雖然安排年僅27歲的新人黛安娜參選,違背了謝的遺言,但她來自馬來人家庭,加上近期有關將有國會議員提呈伊斯蘭刑事法的私人法案,在大馬惹起巨大政治爭拗,她的參選再一次推進跨族裔的公民意識發展。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也表明她的參選就是要體現「Malaysian Malaysia」精神。若她當選將成為大馬歷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將更有助擴展女性在馬來西亞政壇的空間。
對照香港當前政改,中共千方百計進行利誘拉攏,政團、政客為私利進行盤算,拼出一個「戀棧權力、唯利是圖,終必衰亡」的警告訊號。黛安娜的出選,反映行動黨不會視新人知名度低、缺乏經驗是絆腳石,黨內高層更傾盡全力協助競選宣傳;甚至人民聯盟其餘兩黨也積極推動今次補選。對比今屆立法會竟有高達50歲的「新人」,政團內為求出選你爭我奪,區選為求「協調成功」互相攻訐;或是所謂推進民主發展,仍流於叫喊口號而缺乏明確而有效的實際行動,可見香港政壇景象之不堪。
縱然馬來西亞的政制要完善發展,仍需要相當的時間,但當地政界近十年的舉動,可算是走對了路。可是,香港政壇仍然只在和稀泥,私利為先的心態仍然普遍存在於政客當中,這絕對是中共仍能操縱香港政局的一個主因。要打破當前的困局,民主行動黨在今場補選所做的,絕對能予香港的政客一個清晰的借鑑。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