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討日三以後,泛民主派就6.22公投的紛爭一度轉趨白熱化,後來因為民主派元老輩人馬力撐6.22公投,令爭議平靜下來。然而非公提派與公提派的傷痕已經造成,特別是民主黨與人民力量、社民連之間關係惡劣,令民主派表面看來實不得不分裂。
然而,民主派之所以為民主派,是他們對於符合國際標準、讓市民有所選擇的普選制度有所堅持。當務之急,泛民主派應擱下暫時的爭議,轉為鞏固現時出現的雙重防線。
第一重防線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制度。在這底線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參選人、候選人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如候選人的數目限制、全票制高門檻選出候選人等,讓市民能夠真正有選擇權。相信這原則在民主派中爭議性最少,最有機會落實和堅守。
這條政改底線應是必須要遵守的,泛民主派不應排除否決政改的可能性。甚至,現階段泛民主派議員應團結一致,表示必定會否決政府提出的不符國際標準的方案,向香港和北京政府施壓,亦能善用手中的三分之一否決權。
第二重防線是公民提名權。有些民主派中人和學者認為公民提名權並非必不可少,沒有公民提名並不等同該選舉不是真普選。然而,公提的實行方法和概念簡單易明,容易向市民反映,同時最為符合平等、廣泛參與的價值和原則,亦有效挑戰現時功能組別的特權階級出現。
公提在香港人不信任政黨的情況下,吸引力不斷增加,最終的佔領中環亦離不開爭取公民提名的訴求。故此,在現時已經放棄公民提名權實在不智,在這點溫和民主派應好好反思公提派支持度遠比自己為高的原因,否則在這種互不了解、互相攻伐的情況延續下,真普選也難以爭取和落實。
近日報章傳出6.22公投會增加一「原則」的公投議題,如「支持國際標準」等題目,固守符合國際標準這條防線,同時令溫和派有所選擇,也是一件值得樂見的事。可是,民主派支持者的期望,以及公提派支持者的期望,佔中亦應小心處理,故此增加的公投題目應在不影響公民提名的抗爭底線下,發揮最大的功效,容納更多人參與6.22公投,這才能令民主派現時擁有的優勢發揮出來,令香港和北京政府感受到壓力,交出一個更符合市民期望的政改方案。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