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辦人分享創業心得,說做大事要有三大元素:好大的市場,好勁的人才,和多到燒不完的資金。三個元素有因果次序。有了好大市場為目標,就吸引到好勁的人才,繼而吸引到燒不完的資金。
通常,會覺得人才和資金難求,但其實,找到真正好大的市場,可能更難。口才和魅力,可以夾硬拉到人才資金,但不能夾硬做成好大的市場。強如Jobs,挑了錯的市場(NEXT時代),都惡不出來。
幾年前,有想過做些少天使投資,於是在一個叫AngelList網站搞了個天使用戶,這個平台,有最多的Startups自我宣傳,希望吸引投資者。
每個星期,都收到一堆新Startups資料,有趣在於,未來成功的公司,總會經歷過始創日子,望着今日AngelList上的Startups,就好似有個爛爛哋的水晶球,讓人矇查查地窺探一下未來。
爛爛哋,是因為,大部份的Startups,都會失敗,當中大部份,是揀錯題目,挑錯市場。問題是,我在AngelList掃過上千家公司的資料,大部份都似層層,要估中邊個題目會出事,邊個市場會大,無甚可能。
「忽忽哋」原來都會成功
天使投資界教父級人馬Paul Graham說,贏得最大的題目,是"Good idea that seems bad",未成功前,聽起來有點忽忽哋的。通常大家覺得贏得出的題目好正路,是因為倒後看,所有人都完美視力,所有事情都理所當然。
Google未成功時,已經有好多搜尋器,再殺入去,點估到有得做?facebook讓大學生在校園poke人,Twitter讓人發SMS到網絡,都是成功之前,聽起來忽忽哋的題目,我好肯定,如果當年有AngelList,我收到Google、facebook、Twitter的資料,二話不說就會投到垃圾箱。
就算是創業明星Elon Musk,賣掉PayPal之後,揀做好貴的電池車,未成功前,都是不被看好的,初段日子,融資也有問題,Musk惟有自掏腰包瞓身博,搞到瀕臨破產邊緣。
忽忽哋的題目,難在一來不容易想得出,二來想得出都不敢做不敢投,三來忽忽哋而最終失敗的多,忽忽哋而又成功的少。變成大事業的Startup的難能,正正在於此。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