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矚目的國際新聞要數泰國政變,一眾政客包括前總理英祿被捕,軍頭巴育上場當代總理,實施戒嚴。然而這根本在預期之內,對區域局勢不會有影響。畢竟泰國政治僵局已達臨界點,沒有政客有意願及能力退讓,只剩下軍隊有能力收拾殘局,待到近幾天才動手已有點遲。不幸的是,軍隊出手只能治標,終究仍要還政於政客及政黨。假若他們依然像過去七、八年那樣不肯依體制及憲法處理分歧,泰國軍人干政將像輪迴轉世般不斷重現,成為泰國政治的永咒。
真正左右亞太區以至全球大局的,是中俄就天然氣供應問題達成為期三十年的長期協議,價值更高達驚人的四千億美元。從能源版圖及地緣政治來看,中俄協議有幾方面的重大影響。
俄國是資源大國,普京治下能迴光返照擺脫九十年代的衰落,靠的是能源價格顯著回升,石油從每桶二十美元回到一百美元以上,天然氣價格更因減礦及環保原因上升幾倍,倚賴出口資源的俄羅斯因此大賺一筆,有餘錢可以整軍頓武並豪花500億在索契辦冬奧。
只是,俄羅斯過去長期倚賴歐洲市場,普京肯定擔心因烏克蘭及其他區域爭議成為制裁目標。現在,俄羅斯在東方找到長期大「客仔」,而中國這個客仔對俄羅斯擴大在東歐的政治軍事影響力沒有任何異議。有了這個協議,俄羅斯對歐盟倚賴將大減,可以放手在烏克蘭以至波羅的海等傳統勢力範圍擴大影響力。
而對中國這個能源消耗大國來說,俄羅斯天然氣雖無法完全取代從中東、非洲輸入石油、天然氣,但至少是個長期穩定的供應來源,不用太倚賴中東、非洲,更不用擔心南中國海一旦局勢變得緊張而影響能源供應。要知道中國大部份能源運輸都經過馬六甲海峽、南海,假若中越、中菲以至中美因南海爭議起甚麼齟齬,中國也不用擔心被握住咽喉,找不到能源補充。
更重要的是,中俄的天然氣協議進一步強化其戰略合作,削弱美國及西方主導全球局勢的能力。過去一、兩年,中俄在多個國家爭議問題上已有互相呼應支持的情況。以敍利亞為例,中國就積極支持俄羅斯,反對國際社會軍事介入敍利亞;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中國更不管向來高舉的尊重各國領土完整原則,以棄權票變相支持俄羅斯吞併這片烏克蘭領土。今次天然氣協議強化雙方在地區的戰略位置,令她們有條件對西方更強硬,向來由美國、歐洲主導的世界秩序將受衝擊。
要知道俄羅斯在釣魚台、南海主權爭議上雖無直接利益,但在關鍵時刻出聲出手支持中國,增強中國在外交上的聲勢,對美國的重返亞洲政 策,對日本爭取擴大影響力都有反制作用,隨時令局勢更為不穩定。歷史上看,中俄是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及其前身蘇聯更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現在俄羅斯把注意力集中在東歐腹地及制衡美國,兩國成了親密夥伴。這份親厚能否維持三十年誰也不敢說,但未來幾年肯定令美國及西方大國頭痛不已。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