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貧民苦況助解困

體驗貧民苦況助解困

【社福絮語】
去年一名立會議員為了體驗低下階層市民的生活,於是嘗試用港幣50元去應付一天三餐及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費用,並去劏房住宿一宵。事後他表示,要尋覓一些廉價食肆及配合手上的錢絕不易,他開始體驗貧民的苦況。
最近報載在美國紐約,著名影星李察基爾為了飾演一名流浪者的角色,便扮成窮老翁前往垃圾桶撿食物飲料,途中並獲途人施捨吃剩的薄餅。
不久前一所基督教教會的教牧同工和領袖報讀一項「關懷貧窮課程」,除上課外,還得落區體驗窮人的生活。其中一名曾是社工的傳道事後分享:「我和同伴首先要一起當拾荒者,發覺去垃圾桶搜尋時不像想像中那麼骯髒,裏面多是一袋袋包好的物品,並找到吸塵機、麪包及餅乾,很快便完成任務,現在明白為甚麼每天不少人伸手進去了。」

「有被遺棄的感覺」

她續說:「但最難忘的是嘗試獨自在天橋露宿,嗅着身上的垃圾味時,惡心之外更想哭。一種被蔑視、忽視和遺棄的感覺立即湧上來,只覺孤單及淒涼。用半瞌雙眼的姿勢看路過的人有甚麼反應時,卻原來沒人理會或只看一眼便離開。」
接觸貧窮人最多的通常是社工。我們不能要求社工嘗試經歷受助者不同的困境,但如果能從別人的分享中體會有關情況,再加上愛心及提供不同支援,相信更有助貧窮人走出困境。同時政府也應積極採取有關行動。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