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波Kick off :打機與基本功 - 李德能

開波Kick off :打機與基本功 - 李德能

天有不測風雲,一輪橫風橫雨,雖有雨傘傍身,但仍然被迫退入遊戲機舖,沒料到,久違了廿多年的一部波子機竟然在眼前出現,真有點像重逢失散親人一樣,時光有點錯亂,還有點激動。
認識這部機比認識我太太還要早,久別重逢,禁不住斨了20大元,一心要重拾當年的感覺。儘管已經忘記了幾粒按鈕「邊粒打邊粒」,不過,兩盤過後,當年的絕技就恢復得七七八八了,那些年,「一蚊雞」可以打個幾鐘頭,皆因摸熟了會跌死的位置,也悟出了救波的竅門,今時今日,生疏了,不再有十足台型,但打到第4盤,已經做出超過40萬分,得了4個獎波,功力回復了一半左右。
當年,隨着這款波子機逐漸退役,轉打了時興的Game Boy,慢慢就沒有再打遊戲機了。跟波子機的重逢,令我體會到,青少年時期學會的技能,打好的基礎,原來真是一生受用,打機都一樣,概念和技巧都沒有忘記,踢波當然亦是同一道理。
常常說,香港的青少年足球員資質並不差,講悟性和技術,經常贏得外國教練的肯定,之所以慢慢落後於人,體能固然是原因之一,而另一個主因是對足球不夠「餓」,練習時間太少。在盛產好球員的那些年,香港並不擁有甚麼世界級教練,當年的青少年就勝在夠「餓」,足球日日踢,時時踢,未到你踢,就摸索偷師,所謂功多藝熟,是不二法門。
時至今日,接受過正統訓練的各級教練比以往增加了不少,比賽機會亦較幾十年前多,不過,如果球員本身沒有一份渴求的話,根基就難以打穩,出眾的球星亦難以造就。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