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唔會追究屠城責任,只會追殺記憶」割腕、撒豆、默站 藝術家憑弔25年

「中共唔會追究屠城責任,只會追殺記憶」
割腕、撒豆、默站 藝術家憑弔25年

【六四25周年】
【本報訊】1990年6月4日,三木在東京代代木公園天橋上放下黑布,重建天安門廣場,悼念一年前那場血腥鎮壓。此後每一年,他以藝術憑弔,曾背負血淋淋的「4」字木架示威,在天安門廣場撒播64顆黃豆,念念不忘。他說中共不斷追殺一個記憶,來到第25年,他在燒焦了的木頭上刻寫「告訴我,真的有這一天嗎?八九年六月四日」,等待迴響。 
記者:王家文 白 琳

在旺角默站時,一名維園阿伯破口大罵,之後三木用手按着心口說:「伯伯,我個心喺呢度,你個心呢?」王家文攝

雙眼蒙上黑紗,手拿近10呎長的木頭,三木就這樣在旺角行人專用區默站。年輕情侶停下腳步:「係咪行為藝術?」中年女士不屑:「個男人做乜嘢?」內地人好奇拍照,忽然恍然大悟:「啊!天安門」。圍觀者眾,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不禁爆粗,「揸住條棍阻X住晒」。
理工大學三年級生江同學猜想那一天就是六四平反、揭開真相的來臨。內地研究生湯小姐有另一番體會,「他(三木)代表普通民眾,被蒙蔽了雙眼。那燒壞了的木頭是表示那些失去的生命」。她沒經歷六四,「他應該想告訴大家,這一天真的有發生,不要忘記」。三木說不會落任何注釋,「等佢哋自己諗。曾有警察問我有乜訴求,我話冇訴求,呢個係問句」。

97年趁李鵬訪日示威

三木原名陳式森,父親是緬甸華僑,母親是香港人。他在北京出世後移居廣州生活,87年到東京留學。八九學運時他26歲,6月3日晚,日本放送協會(NHK)每隔半小時通宵報道天安門現場情況,「就好似喺你面前發生,見到有人逃走,聽到槍聲,見有火光。你會睇到有坦克衝入廣場,俾人掟燃燒彈,仲有着白衫嘅男女衝出馬路,嗌打倒法西斯」。後來畫面一黑,只傳來「嘭,嘭」槍聲。
翌日當地報章標題是「血的星期日」。東京10萬人上街,由澀谷遊行到六本木的領事館,有很多是日本人,「好感動,因為民主運動唔係一個人、一個地區,係大家共同嘅理想價值」。他與友人在新宿車站募捐聲援學運,三小時籌到超過30萬日圓。有日本留學生剛從北京回國,傷心流淚,捐出身上所有錢,勉勵他們努力。
六四後三木參與海外民運。一周年當日,他在東京代代木公園的天橋上,放下逾十米長黑布,再用塗黑了的紙皮重建那夜的天安門廣場。97年11月11日,李鵬訪日,他把自己扣在6呎高的「4」字形木板,木板綁上豬骨,滿是鮮血,然後連人帶木板用鐵鏈鎖在領事館外的花槽,向李鵬示威,並宣讀六四死難者名單。當地警方大為緊張,李鵬亦取消當晚宴會。
選擇用藝術悼念六四,三木說有安撫作用,「亦令有同一想法嘅人感到安慰」。

中國人認為觀音是慈悲的象徵,三木把她焚燒以示哀悼。受訪者提供圖片

珠江旁念詩以祭亡魂

03年,他與友人在廣州珠江旁念詩唱歌、灑米酒、燒鮮花,然後把128張分別寫上「天」和「問」字的A4紙放進江中,以祭亡魂。他在手腕一𠝹,讓鮮血沿江漂流。有途人問他們幹甚麼,三木說今天是六四14周年。
三木第一次在北京看升旗禮是07年6月4日清晨。天安門廣場的燈光,跟18年前他在日本看見的電視畫面一樣,但周圍有便衣監視,「真係好壓抑,乜都做唔到」。剛好褲袋裏有很多黃豆,用作當晚悼念六四的行為藝術,他數夠64顆,偷偷撒在廣場上。以身犯險,無懼於心,「佢哋(中共)唔會追究屠城責任,但邊個記得呢件事(六四),就會追殺佢,追殺一個記憶」。
25年了,三木說行為藝術會一直做下去,直至當中國人不再悲慘的時候,「唔係一句平反就解決,係要改變制度,要有對人嘅尊重」。那天在旺角默站時,一名維園阿伯破口大罵,鬧足10分鐘,三木用手按着心口說:「伯伯,我個心喺呢度,你個心呢?」

每年春夏,三木都會透過不同的行為藝術悼念六四。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