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統紙紮工藝漸失傳,紮麒麟此冷門技藝更買少見少,長洲偏有位年輕人,從小迷上神獸 ,無師自通。扛起文化傳承重任,剛滿30歲的黃烈祺,多年來受盡親人白眼,「學呢啲嘢搵唔到食㗎!」雖然收入不穩,須另覓工作幫補,阿祺始終無悔:「由始至終都唔覺得有錯!」
記者:潘婉玲
除紙紮師傅外,黃烈祺的另一身份乃救生員,五呎十吋,典型陽光小子,此刻卻埋首於竹篾與紗紙間,「啲客入到嚟通常反應都係『嘩!乜你咁後生?』」其實他剛滿30歲,沒拜師,功夫皆鑽研自通。父母於島上經營香燭舖,耳濡目染下,阿祺從小便對紙紮麒麟興趣濃厚。同學仔放學愛打機、通處跑,他卻只顧刨竹黏貼。眼見兒子無心向學,父母急得直跺腳,「學呢啲嘢搵唔到食㗎!」
旺季月入可逾兩萬元
中二時紮了人生首隻紙麒麟,於太平清醮中演出。自知非讀書料子,中三輟學後乾脆全情投入。阿祺自言零藝術細胞,讀書時美術也不及格,惟溝色、上色卻毫無難度;無心向學,通宵紮作卻能心無旁騖,也許正如阿祺所言,是天賦。
紙紮行業分淡旺季,農曆新年至盂蘭節的旺季,月入可逾兩萬元,淡季卻僅剩數百元,只能勉強餬口。多年來阿祺皆身兼數職,地盤、裝修,甚至於喪禮中當嗩吶手,「由始至終都唔覺得有錯,我鍾意到入魔」。
太平清醮展覽成轉捩點
外人眼中,阿祺不學無術、無前途,「搵唔到錢吖嘛,老人家思想,你要有穩定收入先!」及至2010年轉捩點,尖沙嘴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長洲太平清醮 」展覽,為期近三個月,主動邀約阿祺製作展品,最後阿祺以半年時間,紮成三座包山、巨型鬼王、山神及土地公,賺得十多萬,名利雙收,「知道長洲有個阿祺,𠵱家阿爸阿媽幫我接job返嚟做!」目前,客人更遠至美國、新加坡。
老一輩紙紮老師傅相繼離世,加上內地廉價市場衝擊,此行業已步向夕陽,「政府成日都話支持歷史文化,維園花燈咪又係返大陸紮!」阿祺一心傳承此傳統手藝,惟於速食文化中成長的新一代卻耐性欠奉,「一嚟就話要紮麒麟,初步嘢都未識,點紮?做呢行一定要有心機,要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