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 - 蔡東豪

分寸感 - 蔡東豪

很多跟我談跑步的人,都談到心裏想跑,但抽不到時間。想跑但沒時間跑這理由,我覺得有問題,我以為想做一件事,總會找到時間,假如是沒時間做,可能根本不是這麼想做。
我很在意一種待人處世能力,叫Sense of Proportion。陸谷孫譯作分寸感,我覺得譯得太好。懂分寸,即懂分辨輕重、快慢、甚麼是重要或不重要,我們從累積經驗中不停學懂分寸。量度分寸,因人而異,也隨着時間和環境改變。跑步磨練人的質素中,其中一項,是分寸感。
跑步沒速成、沒模擬、沒推算,跑一小時就是要跑一小時。練馬拉松一定要練幾課長課,跑步者沒時間練,以短課替代,最終一定是騙自己。想跑但沒時間跑的人,其實與時間為敵,跑步變成一種壓力。避開壓力是人的本能,這些人很快會完全遠離跑步。
城市人生活時間表編排得密麻麻,若要加插跑步,須放棄一些正在做的事情。想到改變,很多人立即卻步,因為改變牽涉不確定結果,而我們千方百計掌握命運。假設一個很想跑步的人,終於提起勇氣克服改變的恐懼,願意改變生活,騰出給予跑步的空間,下一步是取捨,加入跑步,放棄甚麼?
想到取捨,很多人又卻步,因為取捨很難。城市人感覺是每日二十四小時不夠用,在做的事情,都是經過去蕪存菁,沒多餘行為。換句話說,容易的取捨,已做了,在經已取捨的時間表上再取捨,需作出困難決定。
跑步真的很難,怎開始已是一個彷彿不可能的難題。取捨最困難地方是「捨」,擁有的東西我們不願放棄,尤其我們想到擁有這東西,一定有其原因,捨棄這件東西的原因,比擁有這件東西更重要嗎?
姑且假設我們願意取捨,第一項想到捨棄的活動,很可能是睡眠。每日六至八小時睡眠,太明顯,很容易成為開刀目標。我以肯定語氣勸跑步者死心,睡眠不碰得,跑步只會增加睡眠需要,減少睡眠,一定徒勞無功。
作為在意分寸感的人,我對自己生活安排,有一點想法。在生活逼人環境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儘量增加我主宰生活的時間,即我是生活中的主角,而不是觀眾的時間。這些年,我發現我大部分時間在閱讀、上網,都是看人家在做事情,這些活動當然有其好處,但我始終是觀衆,逐漸我發現我不夠時間做自己的事。我慶幸找到兩項我喜歡,兼且感到我活在自己生活的活動:寫作和跑步。分寸感還告訴我,把這兩項活動合而為一,更美妙。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