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金融業為香港貢獻15.9%的GDP,業內直接僱用23萬人,更為法律、會計、資訊科技等相關行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近日中國財政部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內地企業如在境外上市,負責有關工作的境外會計師事務所須與內地事務所合作,而且必須由內地會計師負責審計工作,但審計報告則由境外事務所簽署及承擔責任,這將大大影響香港會計師的生計。
香港傳統上有三師,即醫師、律師及會計師。現時每年四大會計師行於大學聘請超過1,000名大學畢業生,是最大的畢業生僱主。當內地的審計工作由內地的會計師行負責,香港沒有需要那麼多的會計師,會計師前景會相當不明朗。
缺口打開 金融業勢危
不單止是會計業,香港的金融從業員十分依賴上市衍生出來的工作,當審計方面出了缺口,其他的陸續有來,不可以說不恐怖。金融海嘯前,金融業一枝獨秀,現時情況則大大不同。如果財政部的建議落實,加上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也不只限於香港,新加坡、台灣及倫敦各自各精采,而國家又有可能推出其他的政策,如是者,金融業那23萬人將面臨巨變,最少薪酬會大不如前。
其他的專業也不無風險。政府建議香港向內地的南方電網購買三成的電力。若政策落實,又會有另一個專業淪落。少了三成的電力供應,便不用那麼多的電力工程師,而大學內的學生出路將大受影響,整個行業也淪陷。醫生與律師好一點,它們主要是靠內需,人數也較少,兩者加上來也不及會計師的數目。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