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紙紮麒麟製作過程刻板,令年輕人打退堂鼓。阿祺高大身軀蹲坐於矮凳上,低頭彎腰,先用小刀將竹篾破開成小條,再刨至平滑,為怕影響手指靈活度,他從不戴手套,「冬天真係手指頭都損晒!」阿祺先以竹篾紮成麒麟頭部形狀,再逐塊鋪上紗紙 ,此過程最費工夫,紗紙不能皺,亦要跟隨紗紙的紋路,否則容易戳穿;鋪好後須放兩天風乾待上色,潮濕天氣更要長開抽濕機防發霉。阿祺非全職製作,全過程耗時一個月,每個售價五千元。趕工時,阿祺下班後就獨自在工作室忙至通宵達旦。
香港的紙紮麒麟主要分三種:海陸豐麒麟、客家麒麟及東莞麒麟。阿祺製作的是前者。海陸豐麒麟面部呈青綠色,白角比其他兩種麒麟大,彎而突出,並繪上八仙像,下頷有長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