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隊波星光閃閃,個個跑得快、有速度、唔會慢,最重要是心態年輕,足球熱誠數十年不減。原來七位隊員皆來自香港華人足球員聯誼會,外貌與一般叔叔伯伯無異,用兩蚊雞乘車到球場,然而一落場就彷彿C朗上身,腳法快狠準,當年踢甲組的「星味」猶在。球技嘛,老將們仍自信滿滿,那些年球場如另一個家,日踢夜踢自然練就靈敏觸覺。至於體力,確實不比後生,不過人活着最重要是有鬥心,後生仔踢世界盃,他們就自組國際化長青盃,和其他地區的華人切磋球技。學戴志偉話齋:「足球是我的朋友!」無懼催人歲月,這批港足老將一直沒有離棄朋友,實行活到老踢到老。
記者:彭海燕、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伍慶泉
足球老將 落場就生猛
落場踢波被人「逗」,別以為是後生波友的專利,現年67歲的黃炳根也遇過:「我們參加65歲元老級比賽,別人成日懷疑我未夠歲數,要我攞張身份證核對。」這隊元老隊的成員曾分別效力多隊甲組勁旅,包括南華、愉園、精工、星島等,昔日球場上的勁敵,退役後又被足球牽引在一起,繼續叱吒球場。年齡對他們來說是祝福而非秘密,「你估我幾多歲?給你一點提示,我攞兩支槍指住你!」隊員之一的巴西哥(梁建忠)雙手做個七字。步進77歲古稀之年,巴西哥仍絕不欺場,落場踢足25分鐘依然面不改容。現齡67歲的曾海明笑說,大家平日走路可能一拐一拐,「但一落到球場,這班人就好玩了,龍精虎猛,自自然就跑得快好多,我也不知何解。 」巴西哥忍不住說:「自己有興趣咪走多兩步囉!」
踢足球對健康有益大家都知,但原來更重要是保持心態年輕。隊友陳炳新(Sunny)補充:「足球教人要有鬥心,我們到這個年紀也好,落到場都會想贏,鬥心猶在。人有這種鬥心,做事就比愛hea的人好很多。 」香港華人足球員聯誼會每周大約落場四次,除了在香港踢友誼賽,還會聯絡世界各地的退休球員,舉辦東南亞元老聯賽,隊員不時飛到菲律賓、台灣、中國大陸等地進行較量,享受另一種「世界盃」的樂趣。昔日香港缺少娛樂,球迷的忠誠度很高,現時元老隊落場較量,粉絲仍能認出他們,有時比賽更座無虛席,較甲組聯賽更熱鬧。陳炳新認為,香港是全世界元老級足球最旺盛的地方,在修頓和麥花臣球場,每年都舉辦各年齡界別的元老賽,這情況在其他地方都難以找到。「香港對我們這一輩的足球員來說,是很幸福的地方。」
自信技術強過港隊
聯誼會總幹事庾國樑慨嘆,六七十年代香港足球頂呱呱,在東南亞首屈一指,盛產知名球星,並滙聚了一群忠心擁躉。到了九十年代,香港足球漸被南韓日本超越,球迷逐漸減少。歸根究柢,他認為問題源自球員技術無甚進步:「可能是資源問題吧,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球技不斷提升,唯獨香港足球停滯不前。」曾海明回憶,小時候科技落後,球員自小在球場玩足一天,技術自然不斷提升,但現時年輕人喜歡打機,沒那麼注重運動。黃炳根認為,現在的足球比賽打整體戰,沒有以前的「星味」,失去重心:「每一種體育都有明星效應,但現在的足球界看不到。」
誰最有「星味」?老將們首推綽號「阿飄」的王福榮,現年55歲,足球生涯橫跨七十至九十年代,阿飄見證過幾個年代的足球水平 。「對我哋嚟講,佢好當打㗎喇!其實佢踢甲組,好過現時香港代表隊某些成員。」體能上,始終年紀差距大,甲組球員絕對佔優,但技術上,老將們自信港隊「完全冇得比」,「可能速度上贏我哋年紀大呢班,但技術一定輸蝕。」 他們不時和青年人混合比賽,尋回當年踢港甲的樂趣,現時效力甲組球會的羅振邦,也是生力軍之一。元老球隊表示,他們一參與比賽就忘我投入,不會覺得自己年紀大。「足球是沒有代溝的,二十歲和七十歲都可以一起玩。」
長青足球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比賽時間縮短至50分鐘,球技爐火純青何須拖拖拉拉?屈指一算,老將們的約會時間怎麼比踢球還要多?「踢波我哋踢半小時至一小時,但飲啤酒就飲咗三小時。」黃炳根說起來面不紅耳不赤,一下清脆的碰杯聲,道盡男人的浪漫。「同老婆鬧交咪去踢波囉!」「我澄清先,我同老婆冇嗌交㗎,冇得嗌啊,全部都一言堂嚟嘅!」「當個波係老婆囉!」一人一句千言萬語,Sunny哥用一句話總結:「盡量享受足球,永遠享受足球,直至我哋老到唔識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