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樂婷報道】家居照顧是殘疾人士在社會生活的重要後盾,但今年3月「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常規化後,殘疾人士所得的支援反減,纖維肌痛症患者哭訴服務機構上月底突終止服務,令她病情惡化,頓感無助。
劉慧嫺在1997年因家居意外跌傷尾龍骨及導致腦部損傷,自此患纖維肌痛症,影響活動及說話能力,需導尿、物理治療及復康運動。她原本在「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及「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先導計劃下,分別由鄰舍輔導會及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提供服務,但後者上月底突終止服務,鄰舍輔導會獨力難支,原本每月六次的復康運動幾乎停頓,該會亦未能提供導尿服務,「儲尿影響腎功能,影響我條命㗎!」幸有任職護士的朋友暫幫忙導尿。
她說,社署社工曾造訪稱與她商討服務安排,但因她當日須覆診而拒絕,沒料竟失支援。
議員斥銜接失誤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社署對社區照顧服務監管不善,致銜接失誤,促改善協調及設申訴機制。社署指為免資源重叠,「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常規化後,兩計劃只能二擇其一。署方今年3月起多次建議劉選擇「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並安排加強現有支援,但對方拒絕商討及接受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