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死撐沙中綫古井是坑

港鐵死撐沙中綫古井是坑

【本報訊】古蹟辦最新文件揭發沙中綫土瓜灣站範圍另有兩個古井,其中一個更在已交回港鐵復工的範圍內。港鐵辯稱該兩口井只是「坑」,但《蘋果》發現負責發掘的考古學家推測復工地盤中的「坑」實屬一口井,又指未來須再發掘了解坑內情況,反映港鐵稱考古工作已完成的講法不盡不實。
港鐵委託的考古學家劉文鎖在本月中古諮會的特別會議中滙報考古發現,提到在第二期考古地盤的T6區(位於T1保護區北面)發現兩個石頭構造的小坑,「鑿下去結果發現很深」,劉指其中一個坑的底部發現有一節50厘米高、用樹幹造的木桶,推測它可能是一口井;估計就是T1保護區外圍的古井。劉又稱因雨天將至,暫用細沙掩埋作保護。

考古工作未完前復工

劉指他的判斷「只是推測」,所以就該發現的簡稱「給了一個『坑』的號,沒有給它『井』的號」。他又指尚未打開底部的木桶結構,未知裏面埋藏甚麼,「也許將來發掘內部的時候能找到一點證據的話,能推論出來它更可能是甚麼」;間接承認考古工作未完成。
港鐵早前向古諮會稱第二期考古地盤,除早前發現宋井的T1保護區外,其餘範圍已完成考古工作,交回承建商施工。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謹慎防護」原則要求先保護未確定的考古發現,如今連港鐵委任的考古學家都承認第二期地盤有考古工作未完成,但港鐵不但不將古井劃入保護區,更在該處復工,明顯違反文物保育的基本守則。
香港考古學會發言人吳永輝指,報廢的井往往藏了帶有機物的土壤及打水器皿、錢幣等物件,撿取當中土壤或物品作化驗及研究,可推測古井的年代。現時考古狀況相當不理想,促盡快制訂整體保育方案。
記者向古蹟辦查詢古井狀況,古蹟辦着記者向港鐵查詢;港鐵就指古蹟資料已呈交相關部門,請記者向古蹟辦查詢。港鐵亦未有回應為何未將T1外的古井納入保護區及該井會否被工程影響。被質疑有份隱瞞古井發現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就拒絕回應是否知悉古井存在及未向立法會交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