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六四,香港的傳媒都會製作一些反思系列、當年今日系列之類的報道。這些旨在喚醒記憶的報道,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八號風球下的聲援,想不到只是一場時代暴風雨的前奏。走過四分一世紀,一直以為是非對錯是那麼明顯,真相道理是如此明白,只是突然跳出一小撮人利慾薰心,以至有前言不對後語,忘記當年如何咬牙切齒要中共還死者公道,如今勸大家努力向前向錢看。
最近,一個名為「六四真相」的組織忽然冒起,聲稱六四並無屠殺,反而是解放軍被人殺害云云。與一眾愛字堆的維穩組織一樣,這個組織本來就屬於跳樑小丑一類的人物;其言論根本不值一駁,所謂的組織更不堪一提。不過,令人忐忑不安的徵兆,卻是這類組織並沒有按常識被社會摒棄,反而越生越多、自我繁衍;而且「六四真相」的「真相」不但沒有被恥笑、指摘,相反更加有謊言說一百遍就會成真的勢頭。在越來越陌生的香港,令人擔心終有一天,學校的老師會向學生說:以身擋坦克車的王維林是暴徒、天安門屠殺是西方反華合唱的宣傳、長安大街並無發生衝突、八九年的六月四日「清場」的決定是如何英明,如何為中國的長治久安帶來希望。
在這一天發生之前,我們有責任保護孩子免於謊言的蒙蔽。在香港越來越指鹿為馬的今天;在行政會議成員指稱地鐵擠迫與自由行無關,而是就業人口上升所致;在政府以挑動矛盾為管治手腕的今天;在官員反口覆舌,聲稱教導佔中都是犯法的今天,我們更加要站起來,為悼念六四死難者,也為了在沉淪中的香港盡一點良知上的責任。
在香港悼念六四進入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候,才發現遺忘與回憶的鬥爭,原來真的是一場不易打勝的仗。香港走向低智社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當大家慣於以情緒代替思考、容忍低水平政客橫行、對大放厥詞的廢話屁話展示一種不知其臭的表現,類似「六四真相」這類組織就會乘虛而入,偷換假話當真理;以低淺的水平,推銷廉價的「真相」。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二十五年了,當日在八號風波下支持北京學生的少年人,今天已是步入中年。豪情或已不再,但當天信守的民主自由,並不應該有所動搖。雖然愛國被譏成大中華膠,但對真相的堅持、對死難者的一份道義、對良知的一份尊重,我們仍應該信守,也應該教導孩子承傳下去。正如我們要悼念六四,不為甚麼,也要為良心的一種安慰、對死難者家屬的一份支持;我們應該悼念六四,特別是當香港變得越來越接近低智商社會,沉默等於幫忙掩埋真相,受害的將會是你我的孩子。
作者: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