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讀者? - 蔣芸

問計讀者? - 蔣芸

一份創刊至今已五十五年號稱知識份子的報紙,不知如何準備集思廣益,向讀者發出邀請希望讀者告訴報刊編輯到底想在這一份報紙上看到什麼?
或有讀者說:這份報刊好開放呀好民主呀好聽讀者意見呀,我則不做如是觀。每家報刊雜誌都請了專業人材,每天的工作是採訪編輯及專人發表對時人時事的批評,提供讀者一些思考方向,也滿足讀者知的權利,讀者更需要的是引領,為他們打開一扇扇的窗,資訊太發達的年代,放眼天下,關心自己身在的土地,時發不平之鳴,鞭策執政者能做得更令人滿意,這些都是一份報章的責任。
這並不是說不要聽讀者的意見;實在很悲哀的是買報看報的人已買少見少了,精闢的社論,政府有意向公眾隱瞞的或錯誤的政策,凡此種種報章責無旁貸,如今資深的報紙掉轉方向,向讀者問計,豈不令人錯愕?當然,我也相信讀者之中一定有不少高明人士,更有許多不吐不快的意見,報章可以提供他們發表意見的平台,好讓有關機構作參考,但這與問讀者如何辦報,報刊需要些什麼內容是兩碼事也。
不知道這份報刊會拿到多少意見,有多少有心人躍躍欲試想去教專業人士如何辦報紙,內容又應該如何如何,整件事變得滑稽可笑了,捨本逐末了。
有個性的報紙正如一個有個性的人,知識份子尤其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尤其在今天,看政治氣候,看風向忙着埋堆的文字或電子傳媒林立,美其名要生存,其實是沒有膽識沒有風格甚至忘卻新聞工作者應該肩負的責任。